【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雖然電動汽車風頭正勁,但氫能源以更清潔的排放及更迅捷的充能方式同樣具備競爭力。這個被稱為“汽車動力解決方案”,在經歷了商業化破冰之后,正日漸進入與資本的熱戀期。但業界普遍認為,受技術因素及社會普及推廣等因素制約,預計早2020年之后才會迎來全面爆發期。
氫燃料汽車釋放積極信號 大規模應用仍前路漫漫
氫燃料電池車步入產業化試水階段。“到2030年,我國氫能汽車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曾如是說道。
在萬億元的市場風口之外,政府對于燃料電池汽車的鼓勵也在不斷加碼。從《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年—203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再到《“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這些文件均明確提出要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根據《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預計,到2020年,我國燃料電池車輛達到1萬輛,到2030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
財政補貼不退坡也給氫燃料電池行業吃了一顆“定心丸”。根據新能源補貼新政,純電動補貼逐步退坡,但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在2020年前保持不變。其中,氫燃料電池客車仍保持輕型客車30萬元/輛、大中型客車50萬元/輛的補貼不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相信再過幾年,燃料電池車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方向。具體而言,未來在新能源汽車的三分天下市場中,氫燃料電池汽車必占其一。
相比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續航里程、充電效率等技術瓶頸,燃料電池汽車一直被很多專家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終級解決方案,原因在于,燃料電池汽車具有效率高、噪音低、無污染物排出等優點,是真正意義上的、清潔汽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跑長途,發揮大功率優勢;市內近郊交通,用鋰離子電動汽車;搭載少量電池的混合動力燃油車。
同時,我國可再生能源氫資源相當豐富,通過電解水技術利用棄水、棄風、棄光資源,每年約可以制備300萬噸氫。據了解,氫氣跟氧氣產生化學反應,過程中的電荷轉移形成電流,驅動電動機帶動汽車行駛,且不會產生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質。同時,通過電解水獲得的氫氣純度高達99%,不需要再次提純,可以直接供應燃料電池汽車使用。
“燃料電池是汽車動力轉型的必然方向。”目前整個產業發展條件已經具備,就看這個雪球怎么滾起來。有分析師也表示,隨著雙積分政策的逐步落地,無論是合資車企還是自主品牌,都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無論是產業資本還是金融資本,都已經瞄準氫燃料電池產業。雄韜股份、大洋電機、雪人股份、富瑞特裝等A股上市公司在氫燃料電池產業鏈上均有布局。
受技術所限,電解水制氫等方式都無法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無法滿足燃料電池汽車的需求。誠如天然氣制氫可以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但天然氣價格波動劇烈,對企業制氫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在加氫站建設匱乏、技術規范和標準尚未完善時,氫燃料電池車的推廣和普及將面臨諸多挑戰。從工藝和成本上看,我國氫能供給體系不完善,氫能供給技術體系也還沒有形成。
和電動車一樣,要在市場上大規模地推廣和應用氫燃料電池車,基礎設施不足依然是其面臨的大的問題。截至目前,僅有少數幾家車企推出以氫燃料為能源動力的產品,盡管政府對氫燃料電池車補貼額度非常大,但目前國內加氫站只有7家,并且還遠未達到商業化運營。因而,我國需要加快培育氫氣存儲和運輸企業,實現從制氫到儲存、運輸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當前,清潔能源已經成為趨勢,中國車企將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