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10年過去,“限塑令”的執行效果顯然并不明顯。在不少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就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已經淪為了“賣塑令”。近段時期,國家發改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擴大“限塑令”的范圍,同時督促地方特別是城市加大落實力度。
運行10年將迎新調整 “限塑令”范圍有望擴大
200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被稱為“限塑令”的《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明確要求:
“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由于大部分商場超市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很多消費者已經使用布袋等購物,“限塑令”收到一定的效果。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限塑令”的效果逐漸弱化。
調查顯示,超市里面各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糖果等柜臺的預包裝塑料袋仍在普遍使用。一些街頭攤點、小吃鋪、社區小商店以及各級飯店餐館都普遍存在免費提供塑料袋的現象,農貿市場里免費塑料袋已全面泛濫。
總體而言,發揮一定的作用之后,“限塑令”在隨手的實施上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是何原因?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助理研究員劉勇給出了答案。
劉勇表示,主要原因為:一是塑料袋收費制度執行范圍有限,基本局限在大超市和商場,“限塑令”在農貿市場、批發市場、流動攤販等場所變成一紙空文,收效甚微。二是無法遏制小工廠和家庭作坊繼續違規生產像超薄塑料袋這樣的塑料制品。這部分企業導致的環境污染往往是正規企業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人近日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同時督促地方特別是城市加大落實力度。
專家認為,研究調整“限塑令”延伸至快遞等領域,既能有效推進環保事業,也是順應民意之舉。首先,電商、快遞、外賣行業塑料袋的使用者以企業為主,但傳統零售業塑料袋使用者主要是個體消費者,因而從企業入手限塑,治理成本較低,效果也會更好。
但需要指出的是,隨著“限塑令”實施范圍的擴大,落實“限塑令”的任務將更加艱巨。應汲取前期“限塑令”實施的經驗、教訓,加大“限塑令”的執行力度,改變“限塑令”政策執行中存在的環保、質檢、工商、商務等多頭監管狀況,加強對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監督檢查,盡快建立一套既能限制塑料購物袋生產,又能控制其使用量的長效約束機制,確保各項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措施落實到位。
某種意義上,“限塑令”與其說考驗著政府部門的執法能力,不如說考驗著個體的環保意識和自律精神。因為,“限塑令”如果光靠政府部門的監管,而得不到公眾的積極配合,那么即使力度再大,恐怕也很難取得良好效果。
我們認為,只有更多的個體行動起來,提高環保意識,從指指點點到身體力行,改變消費習慣,購物時勤用環保袋、菜籃子,才能促進“限塑令”的落地生根。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