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在西方發達國家,環保裝備制造業目前一直都是機械裝備制造業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市場需求大、產品種類多、技術更新快、產業成長迅速。相較而言,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崛起仍存在諸多掣肘因素,要在2020年達成突破萬億的目標,可能需要先度過眼下的拐點期。
先給環保裝備制造業定個小目標:比如產值破10000億
說到近段時期環保產業的大政策利好因素,非10月24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莫屬。意見指出,到2020年,培育十家百億規模,打造千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
未來不是夢
未來3年內,達成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破萬億的目標,乍聽起來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實際上如果能夠細細理順脈絡,會發現這樣的目標并非遙不可及,更不是某些人說的“畫大餅”。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分割的主要組成部分,環保裝備制造業也是為環境保護提供技術和物質基礎的產業,近些年的發展不可謂不突飛猛進,甚至躍居為我國機械裝備制造業主要增長點之一。
2000年批《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的發布,為環保裝備制造業打響了起跑“發令槍”。根據中國環保在線收集的數據,200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300億,2005年攀升至530億,到了2010年飛躍至2000億,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在2013年全行業總產值3600億,2015年達到5000億,2016年實現產值達到6200億元,比2011年翻一番。
“這意味著,未來三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有望在2016年全行業實現產值6200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3800億元,相對于2012年至2016年的快速發展,其年均增幅將進一步增大。”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所長喬標表示。
前景與掣肘
環保裝備制造業前景一片光明?的確光明乃至耀眼!在國家政策這只“看得見的手”扶持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優化調整,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潛力十足,實現萬億產值的突破也并非難事。而且加快環保裝備制造業的壯大,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譬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面深化,又如環境污染防治的技術根基強化,再如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推進等。
只是和發達國家30多年努力形成的成熟的產業體系相比,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略顯稚嫩。盡管經過將近40年的發展,我國環保產業的發明數量,創新科技成果可圈可點。但技術轉化率不高,導致環保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能力依舊不強,產品低端同質化現象與惡性競爭凸顯,先進技術裝備應用推廣道阻且艱等。
尤其是進入國民經濟新常態以后,我國人口紅利日益消失,生產成本上升,供應充足甚至過剩,產業集群程度不高等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已經迎來了事關大局的拐點。
產業拐點期
“十九大”強調美麗中國建設成為當前環保政策的宏大背景,未來政策紅利勢必不斷落地,環保產業結構繼續升級優化,環保裝備制造市場的需求幾何級倍增。
在整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拐點期,政府需要做的是加大財稅金融等資金投入力度,出臺法律細則等進一步規范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秩序,同時引導并鼓勵企業增加技術研發,積極促進重點實用技術和工程的推廣,并確保市場的自發調整,使得行業充分競爭,優勝略汰。
企業則需要加快品牌建設,力爭不“出局”,爭取更“出彩”。此外,隨著經濟化的深化和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演變,我國實力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國家外匯儲備的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進行“海淘”,參與投資國外環保裝備制造業。吸收引進發達國家經驗,形成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外延助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