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境監測】“十三五”期間,政策傾斜為環境監測產業發展層層加碼,大單頻現吸引設備資本狂涌,產業前景正在向千億級看齊。然而,環境監測市場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性。為此,環保部及相關部門開啟了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嚴打模式。
守好環境監測“生命線” 為千億市場加持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是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因此,作為整個環境保護的基礎,環境監測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建立環境監測站點,更新環境監測設備,構建環境監測網絡,形成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都為環境監測相關企業帶來了可觀的商機。
有目共睹的是,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環境監測產業發展。不僅從新環保法、水氣土相關政策上延伸,還相繼宣布回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鼓勵第三方運營,加速實現自行監測,不斷完善監管和問責體系,扶持力度層層加碼。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環境監測市場快速擴容。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整個環境監測行業符合增速超過17.5%,根據業內預測,到2020年,我國環境監測市場規模有望突破900億,向千億藍海看齊,增速或將達到20%。
環境監測行業景氣度高,一方面在于政策傾斜明顯,另一方面大單頻現也是社會資本源源不斷涌入的原因。新消息顯示,聚光科技和先河環保又先后“爆單”,前者中標廣西區環境物聯網(空氣質量監測站)PPP 項目,投資將達1.3億,后者中標河北“1+18”大氣監測專項1包省控自動站建設項目,所涉金額2億多。
無怪乎業內人士普遍看好環境監測市場的未來發展,并且預測更多設備銷售商會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從而延伸整個產業鏈。實際上,隨著環境監測市場潛力爆發,入局者越來越多,競爭愈發激烈在所難免,全產業鏈擴張也確實不失為一個占據更多市場份額的方式。
不過千億盛宴看似欣欣向榮,其下暗流著實在阻礙一個有秩序的,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成型。引人矚目的不外乎近段時間受到高度重視的“監測數據造假”問題,除了案件本身不斷引發熱議之外,環保部的雷厲風行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從發現有不法分子刻意造假以來,環保部就亮出了鮮明的態度——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2017年伊始,環保部門就針對這個情況向各地施壓,進行嚴厲懲治,廈門、寧波、長沙等地則迅速制定出相關方案,開啟了層層施壓,實事問責的序幕。
一方面,加大自上而下的檢查和督導,另一方面,鼓勵媒體和公眾監督,徹底守好環境監測的“生命線”。環保部已經明確,抓到一起嚴懲一起,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更是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助力“打假”行動。
至此,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遵循“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原則,建立責任追溯制度框架。在加大懲治力度的同時,我國還將研究制定防范和懲處領導干部干預環境監測活動的管理辦法,完善責任體系、建立約談機制、實行干預留痕和記錄制度等對策。
環保部部長李干杰說,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頂梁柱”。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說,環境監測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說,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是另一種污染。
為了實現“天藍、水清、地沃”的目標,環境監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想要充分挖掘這個廣闊的市場潛力,穩定的秩序必不可少。嚴打監測數據造假,為產業保駕護航,環境監測市場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