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從地域壁壘到協同共治 跨界治理再落關鍵一子
有人欲把約4000噸來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違規傾倒在蘇州太湖西山時被當場抓獲。這起事件發生在2016年中旬。而這,并不是國內起跨界傾倒垃圾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全國范圍內被媒體曝光的垃圾跨界偷倒案件就逾10起,呈高發態勢。綜合這類事件,能大致歸納出傾倒行為的基本特征:水路運輸、隱秘的傾倒地點、混雜著生活和建筑垃圾,這是我國跨界垃圾傾倒的常見套路。傾倒地多為人跡罕見的省市邊界區域,誠如行政區劃交界處的村落、河道、公路等也是多發地點。
跨區域轉移傾倒廢物不僅使事發地生態修復方面付出了成本,而且給當地生態環境埋下重大隱患。更為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違法企業甚至刻意通過異地排污來逃避環保執法,很多污染企業扎堆出現在兩省交界的區域。且一經跨界,行為主體和事件發生地便分屬不同行政單位管轄,職能部門在未理順相互間的關系前,調查取證將相當被動。
與此同時,跨地區環保機構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是缺少制度化的法律授權。在此前印發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則明確,“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推行全流域、跨區域聯防聯控和城鄉協同治理模式。”而事實上,打擊跨界環境違法行為取證難、效率低、成本高,需要各地強化監管,多措并舉、治標治本。
據華夏時報此前報道,早在2016年11月4日,在回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專題詢問時,環保部長陳吉寧表示,水和大氣具有很強的流動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常常以區域性、流域性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這種污染的空間分布又和行政區劃不一致,所以建立跨行政區的區域、流域的環保機構至關重要。
一方面,環保、公安和交通等部門要強化紅線意識,對于“游擊式”轉移污染的違法行為“零容忍”,大限度減少污染轉移。另一方面,則是構建跨界地區環境的長效治理機制。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其中關鍵是要打破行政壁壘,進行有效的跨界共治,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是互相推諉、轉移污染。
也正基于此,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如今深改組審議通過這一方案,意味著“京津冀環保局”試點進程將會加快,2017年下半年有望設立。“事實上,對于污染物的處理,更應該關心是否‘達標’,而不在于是否‘跨境’。無論在哪個省,都應該按照要求達標排放,不能造成污染。”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燦發指出。
會議進一步指出,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要圍繞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解決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理順整合大氣環境管理職責,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深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推動形成區域環境治理新格局。另據公開資料,新的跨地區環保機構不會影響環保督查中心的存在,這兩個機構各司其職,獨立存在。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也曾指出,探索進行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提出的許多重大環保理念如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等,在地方上缺少強有力的體制來貫徹執行。但環境污染防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各種因素,兼顧需求與可能。尤其對于跨界治理,因為涉及行政區域之劃分,更是提出了深刻的現實命題。
接下來,如果鞏固環境治理成果,夯實生態治理成效,都是跨界治理無法回避的問題。跨界環境治理,無疑仍在路上。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