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趣聞】以聚乙烯為原材料的塑料制品使用廣泛,但是降解困難且耗時太長,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如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一直困擾著全世界的科學家,卻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愛好養蜂的生物學家為全世界破解聚乙烯降解問題找到了突破口。
這種蟲子吃塑料!白色垃圾問題終于要解決了嗎
據統計,每年大約生產8000萬噸聚乙烯用作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然而,聚乙烯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占據了全部塑料制品的40%。在歐盟范圍內,38%的塑料制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
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蠟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并消化聚乙烯。
發現過程
1、偶然發現
據法新社24日報道,西班牙坎塔夫里亞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生物學家費德麗卡˙貝爾托基尼偶然在家中獲此發現。
愛好養蜂的她在清理蜂巢時,用塑料袋把在其中偷吃蜂蠟的蟲子裝在一起,沒想到“過了一會兒,我看見袋子上全是洞,蟲子到處爬”。
驚訝于大蠟螟“吃貨”幼蟲對塑料的“戰斗力”,貝爾托基尼聯合英國劍橋大學的生化學家保羅˙邦貝利的科研小組,共同開展對這種幼蟲的研究,以確定它們究竟能以多快的速度,消耗多少對環境有害的塑料。
2、結果驚人
大蠟螟的幼蟲原來只被用作魚餌。科研人員進行的項實驗是,把數百只蟲子放在一只塑料袋上,結果不到40分鐘,袋子上已開始出現小洞。12個小時后,蟲子已吃掉92毫克的塑料制品,比用真菌和細菌進行生物降解的速率要快得多。
第二項實驗則確認,這種幼蟲能將塑料大餐完全消化,并將其化學成分分解。
第三項實驗的結果更驚人:將搗碎的幼蟲放在塑料袋上,也能得出類似結果,這說明幼蟲體內的某種酶或其他特定物質是塑料的克星。
貝爾托基尼認為,幼蟲的唾腺或它們內臟中的共生細菌,能產生這種能消化塑料的物質。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物質是單一酶還是多分子化合物。
3、解決污染
在解釋為何這種幼蟲能消化塑料時,貝爾托基尼說,大蠟螟傳統意義上以蜂蠟為食,而蠟是種聚合物,相當于“自然界的塑料”,與聚乙烯的化學結構“多有相似”。
為應對塑料污染問題,貝爾托基尼認為,“將數百萬只幼蟲放到塑料袋上肯定不可行”。目前科研人員仍需確定這種能分解塑料的特定物質,并據此人工生產活性劑。
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我們計劃將這一發現轉化成解決塑料垃圾的有效方法,從無可避免的塑料累積所產生的后果中,把我們的海洋、河流等整個環境拯救出來。”
文章還說:“不過,我們也不應因為知道如何生物降解聚乙烯,就故意將其丟棄到環境中。”
原標題:白色污染有救了?有種蟲子竟能吃塑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