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新“環保法”被稱為“史上嚴環保法”,為了考察貫徹落實新“環保法”出臺的四個配套辦法實施情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委托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客觀對此獨立地開展學術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按日計罰”仍需硬起來,總的來看,全國執法力度正在加強,效果已經初步顯現。
環保執法力度逐步加強 “組合拳”打出真效果
2014年新《環境保護法》頒布,為環保部門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提供了“按日連續處罰”、“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查封、扣押”、“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等新的執法手段。正是因為這些新的“牙齒”,這部新“環保法”被社會輿論廣泛稱為“史上嚴環保法”。
為貫徹實施新“環保法”規定的這四種執法措施,環保部出臺了四個配套文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以及《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
為了考察這四個配套辦法的實施與適用情況,對其適用難點、條款使用率、疑難典型案例等實施和適用情況進行評估,并為各地環保執法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對該規章的準確理解和適用提供指導和借鑒,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委托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客觀對此獨立地開展學術性研究,并提供了全國32個地區2016年1至12月期間的環境違法案件的數據等資料作為支持。
環保法的“牙齒”究竟有沒有好好的派上用場?在人大課題組負責人竺效教授看來,環保部的委托為他搞清楚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而且令他感懷于心的是,委托方充分尊重了研究者的獨立性,“滿足了我們的學術自由”,他說。因此,這份報告能夠直面種種問題,也不怕暴露矛盾甚至“得罪人”。
2017年4月18日,這份報告初步成型并面世,告訴人們“環保法”的每顆牙齒分別能咬出多深的牙印,哪些時候還能咬出血來,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哪些時候還難以發力,可能需要怎樣的調整和改革。
如何讓“按日計罰”硬起來?
通過數據分析,課題組發現,無論從高的反彈率上講,還是從低的處罰案例的總數上講,“按日計罰”尚未能真正發揮好“鋒利牙齒”的作用。這與全國政協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的預期高度一致。
呂忠梅說:“看到這個報告之后我想到,我們該探討制度設計有沒有問題。比如按日計罰,當時寫進‘環保法’的時候,贏得了歡呼,受到了肯定。但這個報告與我近的一些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其制度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它的本意是要提高違法成本,從已經進行了處罰的案例來看,罰款額度確實有了大的提高,有的高達九千多萬。但是它的適用性上出了一些問題。”
她解釋說,按日計罰的前提條件是企業已經嚴重違法的,被查之后,拒絕整改,或者是達到期限了還不能改正的,才能從查處之日起往后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如果別人當時改了,就不能按照這個條款執行了。所以就會出現當時查到,然后“躲貓貓”一樣糾正,過一段又“舊病復發”的情況,造成高“反彈率”。而且,舉證的責任在環保部門,而不是企業,也給按日計算罰增加了很大難度。環保部門要證明企業有違法行為,得天天去盯著取證的話,行政成本是會很高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