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環保的名義》:生態文明大戲,精彩劇情不斷
如果說《人民的名義》是一部當代檢察反腐題材電視劇,那么《環保的名義》就是一出轟轟烈烈的生態保衛大戲!從2015年政策大年,到2016年“十三五”新時期開篇,這場環保大戲的劇情不可謂不跌宕起伏,動人心弦。
進入2017年,環保大戲的劇情更是精彩不斷,引發全國民眾熱追。今天,我們就以環保的名義,捋一捋那些不容錯過的劇情。
企業斗膽造假,監測數據為負
據媒體報道,清明假期,京津冀區域遭遇重污染天氣,為此,環保部7個機動督查組持續在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開展專項督查,發現企業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等問題120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督查過程中發現,安陽市內黃縣豐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硫在線監測數據為負數;石家莊市力龍陶瓷有限公司在檢查時臨時開啟脫硫設施,督查組離開5分鐘后即關停脫硫塔;邢臺市開發區東良貼面廠在督查組和地方環保部門亮證執法后,拒不接受檢查……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的生命線。然而,越來越嚴厲的處罰手段下,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非但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倒呈現加劇的趨勢。如此怪象,背后緣由,同樣發人深省。
環保的名義:環保數據造假,無外乎幾大原因:監管存在空白;處罰金額模糊;執法規范短缺;證據差異致移送難;刑事追究范圍狹窄;行政處罰與拘留脫軌。至于如何破題,對癥下藥即可。
雄安新區成立,環保警鐘敲響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被中共中央、國務院定義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如此重量級的事件,自然少不了環保的身影。
經濟粗放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不少地區的噩夢。雄安新區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正是全國污染嚴重的地區之一。新區的建設,會不會加重華北地區污染,特別是霧霾,等于是在北京南邊再造一個污染源。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將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多項功能。在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時,雄安勢必聚集大量產業和人口,其生態承載力將面臨挑戰,環保必然是重要議題。
環保的名義:新區初建,必須有針對性地培育和發展環保產業。按照現有法律法規,對污染企業,該淘汰的淘汰,驅動轉型升級,并加大力度治理、監管、查出等,在生態治理上進行信息公開、執法機制、環保標準等一系列改革。
大規模督查,隊伍整裝待發
4月5日,環保部決定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為期一年,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參加,覆蓋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
環保部消息顯示,此次強化督查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大規模行動,將從7大方面、5大重點進行督查,繼續鞏固和擴大戰果,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4月7日,參加輪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224人即將赴“2+26”城市。按照安排,每個督查組8人,對“2+26”城市開展駐點督查,兩周輪換一次,每個城市全年共安排25輪次。
環保的名義: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緊盯大型企業達標排放情況,發現問題加大督辦力度,保證督查質量,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污染現象嚴懲不貸。
洱海環保整頓,千家客棧淚奔
3月31日,大理市人民政府發出《關于開展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餐飲客棧服務業專項整治的通告》。從4月1日起,對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餐飲客棧服務業進行專項整治,并要求在4月10日前,核心區內所有餐飲、客棧經營戶一律自行暫停營業,接受環保核查。
“既不能打工,也不能種地捕魚,好不容易開一家餐館客棧,還被勒令無限期停業。”一位客棧老板訴苦,政府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不僅斷絕了從業者的生活來源,也使大理慢慢地失去旅游優勢。
據悉,政府于去年12月就已停止了排污許可證的辦理,這就意味著,那些花了高價裝上凈水設備的客棧餐飲,即使排污達到標準,仍然無法恢復營運。
環保的名義:污染因素這么多,為何懲處的板子先打在旅游客棧的屁股上?保護洱海的行動不假,生態治理的初心也不假,但找準污染元兇,好鋼用在刀刃上,對非主要因素,緩緩而治之,并抓緊環保工程建設,才是正道。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