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如何對城市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3年行動,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海綿城市再次被重點強調。基于此,旨在打造“立體海綿城市”的重慶近日公布《重慶市主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明確實現70%的降雨可就地消納和利用的發展目標。
重塑城市里子實現雨水消納 重慶構建立體“海綿”
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下暴雨時,馬路上能“看海”;炎炎夏日,中心區的氣溫比其它區域高好幾攝氏度……今后,這些煩人的情況有望得到改變。如今“海綿城市”一詞,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也逐漸進入公眾的日常。有著“山水之城”之稱的重慶對此將有具體的實踐。來自重慶市規劃局的公開消息稱,《重慶市主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下文簡稱《規劃》)近日經重慶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
何謂海綿城市?簡單來說,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建設海綿城市。2016年初,住建部要求10月底前完成設市城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草案。
基于上述背景,《規劃》在結合“重慶主城區山水生態空間足、雨急坡陡徑流快、土薄高濕持水難”的自然特征同時,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態優先、趨利避害、經濟合理、統籌協調、流域管理、長效保障”的原則,并利用徑流通道串聯山系、水系、綠系,形成重慶特有的海綿城市空間格局,綜合采用“凈、蓄、滯、滲、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建設“具有山地特色的立體海綿城市”,實現“水體不黑臭、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熱島有緩解”目標。
在綜合考慮自然特征、環境容量、建設投資及政策要求的情況下,《規劃》明確提出,重慶將利用徑流通道串聯山系、水系、綠系,形成重慶特有的海綿城市空間格局,并將主城區劃分為海綿涵養區、海綿緩沖區、海綿提升區和海綿修復區四個海綿功能區,分別提出管控指引。其中海綿涵養區規劃共計2578平方公里,占主城面積的47%,主要包括四山即縉云山山脈、中梁山山脈、銅鑼山山脈、明月山山脈,以及連片山體和城中山體,主要功能是水源涵養,措施主要是打造陂塘系統和生態恢復。
同時,綜合考慮各分區水體水質、建成區比例、合流制管網比例、內澇比例等因素,《規劃》將主城區劃分為80個流域排水分區,明確主城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確定為不低于70%,徑流污染物削減率不低于50%。規劃還提出將通過凈化優先保安全、高蓄坡滯低緩排、滲透回用促循環、山水林田城相映、立體海綿惠渝州五個規劃策略構建立體海綿系統,并結合次級河流整治、黑臭水體治理、建成區改造、新區建設和重點建設項目,劃定海綿城市近期重點建設區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
海綿緩沖區共計1670平方公里,占比30.50%,主要是除山體之外的非城鎮建設用地,將通過構建農田林網、調蓄塘起到調蓄和緩沖的作用。海綿提升區主要是主城594平方公里的未建區域,占比約10.80%。目前631平方公里的現狀建設用地,則被規劃為海綿修復區,主要通過修復渠化河岸、改造下墊面等措施進行生態功能的修復。
據了解,重慶市規劃局還同步還制定了《重慶市海綿城市規劃與設計導則》,旨在通過規劃導則確立海綿城市規劃編制體系、規劃建設標準、指標分解的方法和參數,制定了海綿城市設計方法和常用低影響設施設計要點,與專項規劃共同規范和指導主城區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