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兩年前,《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擲地有聲,一場幾近覆蓋“十三五”時期的治水大戲自此漸入佳境。來自環保部的公開消息稱,截至目前,在我國2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共排查確認黑臭水體逾2000個,其中,近35%已完成整治,28.4正在整治,22.8%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其他正在研究制定整治方案。
水污染防治走進攻堅期 黑臭水體成治理難點
如今,距離“水十條”要求的期限僅剩1年的光陰,我國黑臭水體治理進展如何?“截至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截至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隨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正式印發,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自此成為人們關注焦點。
3月20日,環境保護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表示,按照《水十條》要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重點城市還要加油干。但目前來看,黑臭水體整治確實任務艱巨。事實上,由于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稅源不穩定、流速緩慢、自凈力低下等水質特性,污水進入河道后,不但不能實現自我凈化,并隨著水源逐步惡化,進而衍生出“黑臭”的狀態。
在當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張波通報了水環境保護工作的有關情況。僅在2016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I—III類水質斷面占67.8%(目標為66.5%),同比增加1.8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斷面占8.6%(目標為9.2%),同比減少1.1個百分點。開展監測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中,93.4%地表水型水源水質達標,84.6%地下水型水源水質達標。全國近岸海域總體水質保持基本穩定。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過去的一年,661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完成污水集中處理和在線監控安裝,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000萬噸每日,新增規模化畜禽養殖類污染治理及綜合利用項目8500多個,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2.6%和2.9%;中央財政投入60億元專項資金,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按照《水十條》部署,環保部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了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分流域、分區域確定目標任務。在36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中,有31個城市排查確認黑臭水體638個,累計有115個黑臭水體完成了整治工程,占18.0%;已開工整治的有282個,占44.2%。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一步,上述四部門將繼續加強監督指導,強化督查考核,確保完成各地治理標的。
但不容忽視的是,如今水環境隱患依然較多。大江大河沿岸化工企業及工業集聚區與飲用水水源犬牙交錯,安全隱患不容忽視。部分河道、灘涂底泥污染嚴重,可能通過食物鏈威脅人體健康。誠如水環境質量狀況不容樂觀、水生態破壞比較普遍、水環境隱患依然較多仍是掣肘我國水生態安全的三大壁壘。
為此,環保部將繼續強化督導考核,落實重點任務和地方主體責任,督促工業集聚區2017年底前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安裝等任務。開展水污染防治項目績效評估,評估結果與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分配等掛鉤。顯然,在各地鐵腕治污及國家頂層設計的雙重助推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將愈發強勁。業界普遍預測,未來5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設施建設投資約1700億元。
張波進而指出,下一步,環保部將以《水污染防治法》修訂為契機,完善標準規范體系,依法有序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與此同時,以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為抓手,組織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而黑臭水體能否如約完成“水十條”既定標的,不妨拭目以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