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媒體導讀】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的通過,標志著我國環保監管即將從排污收費邁入環保入稅的新階段。對于企業而言,必須正視環保稅這一重大變化,盡快讓自己通過技術升級等實現環境友好的生產經營方式,才是佳、現實的路徑。
促進企業探尋創新路徑 環保稅加速綠色發展
日前,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2018年1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排污企業將無差別執行環保稅納稅義務,而已施行近40年的排污費,也終將退出歷史舞臺。從“費”到“稅”,環保監管將走上更加規范化、平等化的道路。
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的通過,標志著我國環保監管即將從排污收費邁入環保入稅的新階段,對企業、社會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環保稅的前身是排污費,排污費被認為征收標準過低,甚至異化為排污權,還存在協議征收、任意減免等現象,部分排污者寧愿繳納排污費也不愿意投入資金改進生產工藝或進行除污處理;出現治污資金被占用、截留、挪用等現象。
環境保護稅可以彌補排污費征管腐敗、征收效率欠佳等缺陷。經濟學家也偏愛使用稅收手段來治理環境污染,認為其更有效率、更能促進符合社會需要的行為。具體來說,環保稅不僅可以籌集到部分環境污染治理資金,更重要的目的是引導納稅人選擇引入有利于環保的設備或生產工藝,從而減少應稅污染物排放,以實現環境友好的經濟增長模式。
此次環保稅法的亮點之一就是稅額標準設置了下限和上限,例如,大氣污染物稅額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稅額每污染當量1.4元至4元;固體廢物每污染當量5元至1000元等。
各省份可以在上述幅度內選擇具體的使用稅率;納稅人應稅污染物排放低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污標準50%、且未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可以減半征收環保稅。這為激勵企業“綠色創新”留出了空間,多排污多繳稅,對環境有正面貢獻的可獲得稅收激勵(少交稅),從而為企業“綠色發展”提供創新的內在動力,真正讓環保稅起到應有的作用。
今年年初的霧霾施虐,有公眾恨不得以超高的稅率來對高污染企業趕盡殺絕,這顯然是一種情緒化表達。當前爭論不休的“死亡稅負率”多少也折射了我國宏觀稅負偏重,而開征新的稅種同樣意味著稅負增加,我們不能因霧霾失去理性。
從各國環保稅法史來看,評價環保稅法是否成功的主要評價標準仍是稅收負擔分配是否公平,及對經濟的影響。從稅負公平及“無謂損失”的視角來看,環保稅不能傷及稅本,即不能超過納稅人所能承受的太多,導致不能或不愿繼續經營生產,但又不能過低,導致不愿意降低排放污染物或投入“環境友好”的設備及生產工藝。
從污染者付費原則來看,需要通過稅收將污染者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內部化為其生產經營(消費)成本。此次環保稅法更多是將“排污費”進行平移,考慮到法律的強制性,對企業環保成本應該是有所提高的,尤其是高污染企業。
環保稅不同于以前以查賬征收為主要手段的傳統稅種,稅收征收需要很大的技術性,但稅務機關不可能獨立承擔征管的法定職責,這就要求必須有環保部門全力協助,需要相關配套法規來強化兩大部門的責任、協同機制。
此外,法律規定的省市執行稅額標準幅度非常大,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各地稅制不一,尤其是地方政府有非常強烈的非環保動機,由此造成同行業企業的不同稅負,影響企業執行新法的積極性。也為地方政府降低環保要求留下來空間,這需要進一步細化標準和要求,以維護稅法的剛性。
對于企業而言,必須正視環保稅這一重大變化,盡快讓自己通過技術升級等實現環境友好的生產經營方式,才是佳、現實的路徑,否則就有可能被時代所淘汰。
(原標題:環保稅要平衡稅負公平與經濟影響)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