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廠也能賞心悅目?位于公益西橋南側的槐房再生水廠近日通水運行,這是北京乃至亞洲大規模的再生水廠,全部建于地下,全封閉運行,日處理再生水60萬立方米,相當于200萬個家庭的日排水量。
盡管地下進行著多流程污水處理,但地上濕地卻景色宜人。北京市水務局總工程師段偉介紹,運行后將緩解南城區污水處理能力。至此,北京中心城區新建的9座再生水廠全部運行,污水處理率由83%提高到90%。
槐房再生水廠位于北京市南四環外的地下深處,是北京市座全地下再生水廠,也是亞洲大的主體處理工藝全部處于地下的再生水廠工程,北京城建集團槐房再生水項目經理劉奎生說:“北京市槐房再生水廠工程,位于北京市的西南部,總占地面積470畝地(相當于31公頃),全年滿負荷運轉可將兩億立方米的污水轉化為可利用的再生水,相當于100個昆明湖。”
據介紹,槐房再生水廠主要緩解北京城南地區污水處理壓力,規劃流域范圍西起西山八大處,東至展覽館路,北起長河,南至豐臺,規劃流域面積約137平方公里。水廠因此成為亞洲規模大全地下再生水廠。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在槐房再生水廠200畝濕地蜿蜒的棧道上,一排擺開了4個水樣瓶,直觀展示了從污水到再生水的變化。北京排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氣泡,再生水在視覺、嗅覺上與自來水難以分辨。”在地下污水處理設備間,從特意打開的窗口可以看到,奔騰的污水從膜處理池中流過,即使直面污水,也幾乎聞不到臭味。這還只是到了污水處理的第9個環節,之后還有包括化學、物理處理等一系列環節,確保在污水處理廠廠區內都聞不到臭味。
污水處理后可變為再生水,且對水質也有一定標準。隨著槐房再生水廠投入運營,投資400億的《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能力提高6成,由此前的日273萬立方米提升到日417萬立方米,每年可生產再生水量近10億立方米,出廠水質全部達到四類水標準,安全用于河湖補水、園林綠化、工業冷卻、市政雜用等領域,有力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狀況,促進水生態不斷恢復。
目前,槐房水廠上方正在建設占地10多公頃的濕地公園,并有望于明年春天免費向市民開放。這將是距離北京市中心大的濕地景觀。槐房再生水廠負責人張文超透露:“應該是距離市中心近的濕地,水廠建在四環邊上,如果跟周邊的生態連在一塊就更大了,東面和西面都是大的公園,南面是森林,生態體系在南城,在四環邊上,應該是個,也是近的一個,形成了一個微氣候的景觀,通過多種植物,大概60多畝(相當于4公頃)的水面,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環境,對于周邊老百姓的休閑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來自媒體的報道消息稱,北京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啟動,目前污水收集主管線沿主要河道、道路已經完成鋪設,在城鄉結合部等地區還有欠缺,按照計劃,明年將啟動污水管線“毛細血管”的鋪設,到明年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所有城鄉結合部、村莊及小河流、支溝的污水管線的鋪設,主要集中在朝陽的東五環外和豐臺的南四環外,實現中心城區污水收集全覆蓋。
(據新京報、在線、北京晨報、千龍網、北京晚報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