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浙江省吹響了“五水共治”的號角,浙江省委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重大決策。
作為“錢運交匯”(錢塘江和京杭大運河)的福地,在省、市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下,江干區全面打響了“五水共治”的攻堅戰。轄區內有62條(段)河道,共計147.48公里,水域面積4.78平方公里。
歷史上的江干,因水而名,因水而興,自古水系充沛,是錢塘江邊紅火的“活水碼頭”。近10年來,江干卻一直處于大開發、大建設時期,區內城郊接合部多、工地多、外來人口多,城市化進程相對較慢,市政設施沒有完全配套,基礎條件不容樂觀。
2014年以來,江干的“五水共治”以和睦港流域系統治理為突破,以黑臭河道治理為重點,以“5+2”特色河長制為抓手,到2016年,累計投入40余億元,實施600個治水項目,基本實現全區河道零黑臭、污水零直排。截至目前,全區河道水質監測斷面V類達標率由2014年的16.67%提升至75%,其中,重點河道水質也不斷提升,和睦港3項主要指標與整治前相比改善幅度都達到50%左右,橫一港創建為生態示范河道,30條已消除黑臭河道已穩定達到消除黑臭標準,還拿下了2015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高獎“大禹鼎”。
末端治理
幾年前,和睦港在杭州“大名鼎鼎”,而這個“名聲”卻是因為“黑臭”。和睦港是杭州京杭大運河以東片區匯入錢塘江的排澇主通道,也是杭州東部河網的下游。上游拱墅、下城、余杭、江干等多個地域的水系都匯入其中,終流入錢塘江,全長11.8公里。由于途經多個城鄉接合部區域,和睦港的水質處于劣五類水,成為杭州黑臭河的“典型”。
兩年前,這里河面上堆滿垃圾、漂浮油污,行人路過時都要捏著鼻子。
和睦港保潔班長汪濟曾拍下一張骯臟的河水照片上傳微信,照片上,和睦港的一個排污口正源源不斷地向河道里排放著濃黃色的污水。這張照片意外在朋友圈“爆紅”,“太觸目驚心,大家都被嚇到了,原來杭州有這么臟的河!”汪濟說。
2015年,和睦港成為條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河道,杭州市政府向百姓承諾,要重點治理和睦港,改變其黑臭的狀況。
作為和睦港流域的末端,2015年,江干區舉全區之力,破釜沉舟,扛起和睦港治水大旗。區委、區政府定下“三步走”戰略:截污先行,抓住關鍵點;全面拆違,截斷污染源;綜合治理,打好組合拳。
控源頭。對周邊社區進行截污納管統一改造,全面消除和睦港干、支流排污口296個,截斷入河污染21960噸/日,實現干、支流污水零直排。
治沉疴。與筧橋機場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全面穩妥拆除了河道沿線機場屬地上的214家承租企業共計18萬平方米的違建群。
通斷點。全力溝通機場港、九沙河與和睦港斷點,增強水體流動性。
提水質。通過清淤、生態治理等綜合整治措施,不斷提升和睦港干流水質,實現出境水質與入境水質基本持平。
“楊柳堤岸翠含煙,碧湖漣漪蕩香帆。”一年過去了,和睦港舊貌煥新、鳳凰涅槃,已經成為了周邊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2016年,和睦港干流水質有了明顯改善,三項主要水指標提升幅度均達50%左右。與2015年同期相比,水中氨氮指標平均下降58%,總磷指標平均下降31%。和睦港沿線的受益社區達25個,受益群眾24.8萬人。同時,和睦港的多條支流已打造成景觀河道,或通過生態示范河道驗收,水質基本達到Ⅴ類。
“不敢想象,和睦港(江干段)竟然能有水清岸綠的今天。”一位民情觀察員在江干區護河志愿者的群里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句話,不僅是和睦港沿岸無數百姓的心聲,也是江干區治水戰線上下欣慰的回報,只有他們真正明白,治理和睦港有多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