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全面推行河長制,目的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強對河長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中央要求全面推行的這件事,福建做得咋樣了?
誰是河長?省長、市長、縣長、鄉長們
河長的工作,簡單的說就是管一條河。這個職務特別,能當這個“官”的橫跨省級到科級。在福建省,對應著省長、市長、縣長、鄉長們。
2014年,福建省政府出臺《福建省河長制實施方案》,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長治河模式,省、市、縣、鄉四級設置由政府領導擔任的河長、河段長。
其中閩江、九龍江、敖江等跨設區市的重要河流:分別由三位省領導擔任河長,確定一個省直部門作為聯系部門;流域內市、縣(區)、鄉(鎮)政府領導擔任轄區內河段的河段長,同時明確聯系部門和責任主體;由流域所經的縣(市、區)政府確定鄉(鎮、街道)河段長、村級(居委會)專管員。
而汀江、晉江、賽江、龍江、木蘭溪流域分別:由流域所經的設區市政府領導擔任河長,確定一個市直部門作為聯系部門;由流域所經的縣(市、區)政府確定縣(市、區)、鄉(鎮、街道)河段長以及村級(居委會)專管員;其他流域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市、縣(區)、鄉(鎮)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河段長,鄉鎮和村設專管員。
怎么找河長?河流旁公示牌上有姓名、舉報電話
2014年,福建省政府出臺《福建省河長制實施方案》。《方案》規定,河長、河段長是包干河流保護管理的責任人。那,怎么找他們?
通常來說,每一條有“河長”的河流旁邊都會豎一個公示牌,上面會列出河長姓名、舉報電話等,如果發現污染,找到公示牌向河長舉報就好了。
現在社交平臺這么發達,“河長制”當然少不了它們。比如,福建大田縣干部借助互聯網,建立“河長群”。每個河長巡查完河段,把相片逐一上傳到河長易信群里,同時還發送了自己的位置圖。
另外,福建在全國成立了高規格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擔任委員會主任,分管省領導擔任委員會副主任;省直24個部門的主要領導為委員會成員,辦公室設在省水利廳。
在考核方面:
把市縣各級河長制的落實情況納入實行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之中,考核結果作為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內容;列入省政府績效考評,作為一個重要參數列入計分;各級河長、河段長每年要進行述職。
怎監督?省水利廳每半年要開展一次督查檢查
和全國的眾多流域比起來,福建一直是優等生,水質達標率超過9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30個百分點。不過,福建是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本來就是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今年,福建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省水利廳確定了批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泉州市、德化縣、漳州市、南靖縣、龍巖市永定區、漳平市、三明市、泰寧縣、霞浦縣、柘榮縣。
這些地方基礎條件好、代表性強、政府積極性高,擔負著探索符合福建水資源、水生態條件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為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經驗借鑒和示范的重要任務。
已經實行了兩年的“河長制”,未來也只會加強、不會減弱。今年的“河長制”現場會上,省里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比如:
要及時做好政府換屆期間河長、河段長的調整充實工作;把解決水質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加強重要水源地保護和應急水源建設;設區市河段長每半年至少要召開一次會議;縣級河段長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或開展一次執法活動;鄉鎮級河段長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或開展一次執法活動;省水利廳每半年要開展一次督查檢查,向省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及各設區市河段長通報流域整治進展和存在問題情況;負責相關工作的同志們,要認真按照省里的要求辦。
水質和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對于“母親河”的保護、對干部的考核,再怎么嚴格,應該也不過分。
原標題:福建河長制經驗:河流旁豎公示牌,上寫河長姓名、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