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護航環境衛生 山東濰坊垃圾變廢為寶
10月19日,“濰坊媒體看環衛”采訪行在濰坊市環衛處啟動,相關媒體人員跟隨濰坊市環衛處工作人員先后參觀了濰坊市的深度保潔工作現場、餐廚垃圾處理場、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及環衛一體化等項目,深入城市深度保潔現場和垃圾處理中心。
在北海路的深度保潔工作現場,可以看到不同功能的保潔車按順序清理著道路。據介紹,深度保潔就是變“機械+人工保潔”為“多機聯合為主+人工機動為輔”的機械聯合作業,不同的機械按“無塵機吸、灑水、沖洗、濕吸”的次序,相互配合、互相協作。在此基礎上,實行巡回保潔模式,變“全路段綜合保潔”為“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分離”保潔。主輔道等機動車道實行多機種聯合作業,人行道等實行小型電動作業車作業和人工機動三輪巡回撿拾。
根據濰坊市環衛處數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濰坊市固廢垃圾平均日處理440噸,污水處理平均日處理225方,沼氣發電廠利用沼氣446萬方,上網電量771.5萬度,醫療廢棄物處置平均日處理12.5噸。目前濰坊市約90%的固廢垃圾均運往濱海光大焚燒發電廠,剩余約10%運往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在濱海光大焚燒發電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廠區的垃圾坑、卸料大廳等產生的惡臭均采取了密閉、負壓等方式,臭氣送到焚燒爐焚燒,同時設置一套除臭應急裝置,實現全廠無異味。平均日焚燒垃圾1347噸,上網電量38.6萬度,餐廚廢棄物日處理量約200噸。垃圾焚燒后變為綠色電能,滲濾液全處理回用,達到零排放,爐渣進行綜合利用。相比垃圾填埋,體積減少90%,重量減少80%,真正實現了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處理,廠區廢水全部回用,變廢為寶,實現零排放。
白浪河中水回用泵站建設項目作為濰坊市2016年城建重點項目于2016年5月開工建設,7月30日建成并試運行。白浪河中水回用項目采用6級提水的方式,在白浪河中上游段(濰膠路—民主街北橡膠壩)沿河新建設11級固定式泵站,每級泵站設置兩臺大功率水泵,通過依次遞進逐級回抽提水方式回用下游中水,向上游補充白浪河景觀用水,日均回抽中水3萬方,解決白浪河中上游景觀用水。
據悉,白浪河中水回用泵站設計回用中水量8萬立方/日,該項目5月開工建設,7月30日建成并試運行,每天回用中水4萬立方,已累計提水212萬立方。
(原標題:垃圾變廢為寶 濰坊環衛多管齊下護航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