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甘肅阿克塞戈壁,高溫熔鹽槽式太陽能發電示范回路正式并網發電。這意味著光熱產業再度邁出實質性步伐,前景變得越發明朗。
進入2016年9月后,光熱產業就傳出多個利好消息,先是1.15元的上網標桿電價落定,之后公布了首批入選國內光熱發電的20個示范項目名單,總裝機容量達134.9萬千瓦。種種利好下,光熱產業正贏得資本青睞。相比光伏發電,光熱的優勢同樣不差,既和光伏一樣不存在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也比光伏發電更穩定,能匹配現有電網。從這點來看,光熱比光伏更有潛力代替火電。
另一方面,光熱產業鏈不完善、不成熟,很多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但這也創造了投資機遇,隨著資本切入,光熱產業預計將迎來投資熱潮。預計到2050年,光熱發電裝機總量達982GW,電力供應比例達11%。其中,中國市場的裝機量將達到118GW.
無疑,在“十三五”時期,光熱產業發展勢頭向好,將有更多企業搶灘這個萬億市場,投資熱度將持續升溫。
20個示范項目獲批
近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關于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的通知》(簡稱“通知”),共20個項目入選國內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名單,總裝機容量134.9萬千瓦,分別分布在青海、甘肅、河北、內蒙、新疆等省市及自治區。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國內光熱產業起步較早,但此前發展一直較為緩慢。實際上,光熱技術能夠彌補光伏技術一些缺陷,能夠在新能源領域達到互補作用。在未來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光熱技術在新能源領域同樣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
光熱行業業內人士介紹,由于高溫液體的熱能具有易儲存性,光熱電站配置的儲熱系統能夠將白天多余熱量儲存到晚上應用發電,實現光熱電站24小時連續供電,保證電站輸出電流穩定性,不會對電網造成沖擊。
“光熱電站適合我國西部地區太陽能直接輻射強度高的地區,也能配備足夠儲能系統。而光伏則對地域要求不高,是城市分布式發電主要選擇,兩者可以協同發展。”該業內人士稱。2015年12月15日,能源局下發《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光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GW,光熱發電建設成本要達到20元/W以下,發電成本接近1元/kWh。
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建成光熱發電裝機規模約18.1MW,約20個試驗項目處于前期階段,中控太陽能公司德令哈50MW塔式光熱發電站一期工程電價已獲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上網電價為1.2元/kWh。
仍面臨諸多難題
但現實是,雖然光熱電價政策和首批示范項目已經落地,但是光熱發電產業依然任重道遠。
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介紹,目前市場上光熱上網電價是0.12-0.15美元,機構預測到2020年,商業電站發電成本可降低到0.08-0.09美元。我國開展前期項目的上網電價基本在1.18-1.25元,此次國家發改委批復批示范項目上網電價為1.15元。在電價構成中,投資成本和融資成本占60%以上。預計到2020年,光熱發電項目的工程造價可降低到15000元/千瓦以下,電價可以降低到0.75元/千瓦時以下。加之到今年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缺口將達600億,如何在逐步擺脫補貼依賴的情況降本增效將是產業必須面對的難題。
此外,由于我國棄風棄光問題突出,而太陽能熱發電地區恰恰又是消納比較困難的地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光熱產業和消納結合、和新能源產業整體形勢結合是當下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面臨的困境是:由于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間歇特性,在沒有儲能電站的情況下,間歇式電源只能作為電量的補充,不能作為電力的保障,因此,在系統運行中,需要可靠的電源機組為其旋轉備用。由于我國西部地區缺少抽水蓄能和燃氣機組,只能依靠燃煤機組進行調節。而燃煤機組的處理調節范圍較窄,一般為50%-100%,當無法滿足系統負荷調節要求時就不得不棄風、棄光。同時,燃煤機組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時,煤耗率會顯著增高,其能耗指標和經濟性都會嚴重變差。所以,以上問題需要通過調整電源結構來解決。”孫銳說。
配套產業鏈待完善
此外,業界資深人士官景棟認為,國內光熱產業鏈仍不完善,國產化率普遍較低。他舉例稱,“一片反射鏡在國外買要150歐元,但在國內生產則只要50歐元;買一根意大利集熱管需要排5年隊,一個電廠需要3萬根,1.3萬元人民幣一根,但如果自己建配套廠,一根只要3000元人民幣。”
2015年11月1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梁振鵬明確表示,“十三五”初步規劃到2020年達到1000萬千瓦的光熱發電目標。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國家直接投資是5000億元,間接投資在1萬億元以上。
但從當前來看,要實現到2020年實際并網目標并不容易。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新能源處副處長邢翼騰此前在一次論壇上透露,目前光熱產業“十三五”規劃已經基本定稿正在走程序,2020年的并網目標已改為500萬千瓦,即便如此,實現難度依然很大。
“國內光熱產業鏈上的企業仍缺乏相應‘資格’,所謂資格指的是有項目、有技術,并且技術得到驗證、項目獲得批復,同時具備相應產業基礎。”官景棟說道。據業內人士預計,光熱電站每千瓦的投入有望在兩年內從4萬元降到2萬元。官景棟認為,這需要依靠兩方面因素,一是自有技術體系下的國產化,二是達到一定量產規模。
2015年5月,天津濱海新區計劃總投資45億元,創建中國乃至光熱產業園。此外,首航節能也在10月11日宣布與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簽署1000兆瓦太陽能光熱發電配套產業園區建設合作協議。官景棟認為,只有針對進口的重點技術設備如高溫真空集熱管、反射鏡、跟蹤系統等,建立相應的配套產業園,加以引進、消化、改進,降本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