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多人口“艱難”呼吸 中國污染排行靠前
2016年9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一份新報告,該組織一種新的空氣質量模型表明,世界上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氣質量水平低于世衛組織限值的地區。
該模型還顯示,每年有近600萬人因空氣污染而死亡。空氣污染導致死亡的案例有90%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其中有三分之二在西太平洋區域和東南亞地區,包括心血管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等均是非傳染性疾病,但卻構成空氣污染死因的94%。
在中國,PM2.5年平均值低的城市主要在中國臺灣省和海南省。在大陸地區,PM2.5年平均值低的是三亞(第1572位),高的是邢臺(第2964位)。其他主要城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406位)、廣州(第2693位)、上海(第2733位)、重慶(第2819位)、北京(第2917位)。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不久,世界銀行發布一份新的報告,強調了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呼吁人們緊急采取行動遏止污染。報告稱,室內外空氣污染對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2000多億美元的工作日產出。而每年因此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
據悉,世界銀行當日公布的報告說,空氣污染變成人類早死的第四個重要因素。每十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個死于空氣污染。由此給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高達數千億美元。在霧霾污染嚴重的國家,中國。
報道稱,空氣污染導致的主要損失在亞洲等發展中經濟體上,嚴重阻礙經濟發展。而發達國家也因為空氣污染付出高昂代價。中國是受害深的國家,因為環境污染導致過早死亡、勞動時間的損失和相關福利開支增多,空氣環境污染導致中國損失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
印度科學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奧斯曼·納西姆說:“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分子能進入你的肺部,它們會附著在(肺)動脈上,會阻塞你的血管、你的動脈,所以實際上所有的健康問題、所有的心臟問題、所有的氣喘問題都主要與長時間暴露在被污染空氣中有關,這當然會影響整體人群的健康。”
“新研究顯示,空氣污染不僅單純增加慢阻肺的急性發作率,而且會造成慢阻肺!”在剛結束的201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上,鐘南山院士呼吁,“非常希望每年體檢把肺功能檢測作為常規檢查,像測量血壓一樣測量肺功能。”
世衛組織指出,引起空氣污染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因低效率的運輸方式、家用燃料和廢物的過度焚燒,以及工業釋放的溫室氣體而造成的污染尤為嚴重。另外,森林大火、沙塵暴等自然污染也威脅著空氣質量。
世衛組織公共衛生部協調員卡羅斯·多拉(Carlos Dora)指出,一些針對空氣污染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比如北京等地發布的空氣質量警告并不能給普通人帶來很多幫助,因為真正的威脅在于長時間暴露在糟糕的空氣中。在空氣糟糕的日子里呆在室內其實也無濟于事。此外,世衛組織并不能證實佩戴口罩等防塵面具能夠對過濾受污染空氣起到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