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管理改革正式殺入 環保拒絕讓路經濟發展
環保部門人事安排的話事權改變,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可能便是地方政府對環保部門干預的難度加大(而非消失)。而現行環保管理體制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就包括了“難以落實對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監督責任”、“難以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干預”等多方面。為什么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不利于監督、無法抵抗干預?按照權力監督與部門職能分配的設計,監督應在橫向、縱向同時奏效和發力,舊有制度安排無法實現對本級地方政府與相關部門的監督,反而會被所謂地方經濟的大局所裹挾,放棄環保監管職責,其根源或在于橫向權力監督機制的失效。深究一步不難發現,放棄環保職責,讓環保給經濟發展讓路,正是地方政府主導之下的發展思路得不到同級人大的及時監督,環保部門才顯得更加履職乏力。
作為同級監督失效的解決思路,垂直管理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在于,通過垂直監督來消解同級監督乏力給環保監管帶來的負面影響。當然也要看到,一定程度上,垂直管理有助于突破地方保護,但并不是說垂直管理之后的環保部門就徹底脫離了屬地執法環境。垂直管理之后的市縣環保部門,所要面對的依然是市縣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掣肘(當然,掣肘的方式可能會有變化)。而環境治理的地方責任依然在地方政府身上,對環境保護重視與否,對環境違法寬縱與否,同樣需要激活橫向權力監督的制度設計,包括政績考核評價標準、基層人大監督的剛性等。
另一方面,垂直管理改革之后的環保系統,在日常的職責履行過程中還有責任回答縱向監督如何常態運轉的問題,畢竟再垂直的管理模式仍舊嵌套在一級地方政府的挾制之中,如果上一級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思路依然陳舊,通過上級環保部門所下達的環境監測、監察和執法指令,同樣有可能內含稍大一級的地方經濟發展壓力,而且有新增上下級環保部門的利益固化、權力尋租的風險。此次參與試點的多個省份包括了環保問題非常嚴峻的河北省,這些年來河北的環保監管失控,問題究竟出在哪個層級,省以下垂直管理是否足以解決現有問題,就頗值得對接下來的試點情況做跟蹤監測與觀察。地方利益格局不僅在縣級,提級管理面臨的新問題,可能會是級別同樣提升后的地方治理局限———如果落后的、一味強調經濟發展的為政思路不變的話。
《人民日報》曾載文指出“垂直管理更要立體施治”,“在開展省級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體制改革時,需要同時健全市場調節和社會參與、監督的體制,引入公眾問責機制”。所謂“立體施治”需要考慮的,便是包括橫向監督和縱向監督在內的立體監督激活方案。公眾問責不論垂直管理與否,民眾對環境監管亂象的話語權,通過制度化的人大監督以及其他社會監督方式實現,直接影響地方政府的發展思路,以及決定地方黨政主官(包括環保部門負責人)的政績評價標準、職務去留。這樣看來,立體施治所要回答的顯然不僅是環保議題。以垂直管理體制改革破解橫向監督失效的積弊,依然需要回答監督如何激活、以及監督為什么乏力的追問。
原標題:不能繼續讓環保給經濟發展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