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上半年營收凈利雙升 在建項目投資破百億
2016年是光大新一輪發展的開局之年。上半年,光大受惠于國家對環保產業的政策支持,依托“人才、科技、創新、責任”四個發展方向去順應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貫徹“從沿海向內地、從城市向農村、從國內向國外”的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旗下各環保業務板塊的發展,交出了一張令人欣喜的成績單。
8月15日,光大2016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在香港舉行。資料顯示:上半年錄得凈利潤12.09億港元,同比增長21%;期內收入共54.2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4%。
盈利表現方面,公司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為21.9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稅前盈利為17.6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公司表示,若剔除去年同期出售上市證券的收益0.93億港元的影響,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加33%。
新增項目方面,據集團行政總裁陳小平表示,公司上半年取得18個新項目,涉及總投資人民幣95億元,在項目的個數及投資額上均創歷史新高,新推進的開工項目和在建項目的總量創歷史之。
其中,在建項目27個,涉及投資額已突破百億大關(約人民幣103億元);新開工項目14個,涉及投資額約人民幣42.19億元。為其新一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業務板塊方面,上半年,公司完成了新的管理架構調整,將業務劃分為四大業務板塊:環境科技作為新板塊,以研發、設計、裝備制造為一體;環保能源是大的業務板塊,包括垃圾發電、環保產業園區;環保水務包括水環境綜合治理;綠色環保作為集團內的高新企業、創新產業,正在推進于香港IPO上市。
回顧期內,環保能源、環保水務及綠色環保的收益達港幣5377232000元,其中建造服務收益為港幣3333862000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62%,至于運營服務收益為港幣1271994000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16%。
投資效果方面,公司培育了一大批行業、具有水準的環保項目;培育了具有特色的垃圾焚燒全產業鏈,擁有自主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光大環保注冊商標(爐排爐系列產品獲歐盟“CE”產品認證)。此外,還收購江蘇節能工程設計院、購買南京科技大樓、成立光大環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三所兩中心,形成以科技發展的格局。
另外,公司在市場正逐步施展拳腳。年初設立業務部,成立海外投資平臺,圍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簽署收購波蘭一家的固廢處理公司,7月成功中標越南芹苴垃圾發電項目,進軍東南亞固廢綜合處理市場。
環保行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作為中國環保行業的企業之一,公司將繼續發揮綜合實力,以國家利好政策為依托,為環境治理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參考:人民網、21世紀經濟報道、央廣網、大公網、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