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初,生活在北方驕陽里的人們是幸福的,雖然有點炎熱;此刻,生活在南方暴雨中的人們是忐忑的,雖然政府表示今年洪水程度弱于1998年,雖然專家表示即使1998年洪水再現也可從容應對。
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強降雨已經造成多地嚴重受災,城市鄉村被淹被毀,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多發,而且已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有的地方在炸壩泄洪,有的地方在全力抗災救災。
而在緊張的救援期間,一群泡在洪水中的“豬堅強”很是搶鏡。因長江流域連日暴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康元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場內,3000頭生豬在洪水中被困,養殖場飼養員老李在養殖場內無奈落淚的畫面牽動著許多網友的心。
不過,很快就有好消息傳來,安徽省西商集團人員到達了養殖場,二十多名工作人員蹚水穿過兩百多米長的通道,引導豬突出重圍。這樣圓滿的結果很符合一般國人的審美情趣。然而,據公開資料,安徽全省死亡或沖走生豬近8萬頭、家禽1200余萬只;湖北因災死亡豬超8萬頭,禽類逾360萬只;江西死亡家禽520余萬只。一個多月過去了,這些死亡畜禽去哪了?
來自媒體的報道消息稱,受災各地均高度重視死亡畜禽的處理工作,對打撈、搜救出來的死亡畜禽的處理作出明確規定。以安徽為例,對砸死、淹死、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要提請各級政府立即組織力量收集并采取“四不準一處理”的處置措施,即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對死亡畜禽必須按規范進行無害化處理。
然而,盡管相關部門和大部分養殖戶都表示,對死亡畜禽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但相關媒體調查發現也存在未嚴格按照流程操作的情況。“洪水來得太猛,我家約有2000只鴨子被淹死了。”安慶市一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說,當時由于忙不過來,這些鴨子后丟的丟、埋的埋,還有的裝袋丟到垃圾車上,送去焚燒發電用了。
宣城市農委負責人坦陳,當前,散養戶點多面廣,監管部門沒那么多人力、精力去監管每家每戶,出現畜禽死亡時,可能存在隨手一扔、隨手一甩等現象,很難保證全部都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此,安徽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朱良強表示,由于死亡畜禽體內帶有大量微生物,如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發臭,病菌會到處擴散,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
此外,畜禽處理困境亦源自“鄰避效應”。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畜禽無害化處理需要建廠,但選址時往往遭到群眾抵制。村民一是擔心污染水源,二是怕病死畜禽污染場地、傳播病菌,甚至有人認為有陰氣。“其實無害化處理工藝很先進,從運輸到處理,整個過程都是全封閉的,不會造成污染。”
有專家指出,2010年制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對無害化處理場所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增加了選址的難度。而養殖戶環保意識弱,也是推進無害化處理病死畜禽的一大制約。而農村地區不少群眾對亂丟病死畜禽行為司空見慣,不認為會產生污染問題,也很少主動向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報告。
而大的難題還在于財政支持的薄弱。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既沒有高收益也不能帶來高額稅收,一些地方財政投入不夠,維持其運營的燃料費、運輸費、人工費等支出較高,制約著無害化設施的正常運轉。公開資料顯示,國家有關部門在2011年就做出了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給予每頭80元財政補助的規定,但是這一政策在不少地方都未落實。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
(參考資料:光明網、北京青年報、新華社、半月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