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6年兩會期間內陸核電重啟再度成為輿論焦點,但17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指明的方向是:未來五年內陸核電獲準開工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十三五規劃“建設現代能源體系”章節提及“以沿海核電帶為重點,安全建設自主核電示范工程和項目。可見,沿海依然是“十三五”的開發重點,內陸項目的方向在于“開展前期工作”。而在十二五規劃中,與核電相關的闡述包括“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電”、“重點在東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區發展核電”。
而此前國家主席關于“長江經濟帶不搞大開發”的表述,同樣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內陸核電立即重啟的可能性。曾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這一系列信號意味著,內陸核電的春天仍未到來,“十三五”期間獲準開工可能性依然不大。
連續四年呼吁重啟
內陸核電再一次成為全國“兩會”的關注點之一,而焦點似乎則集中在湖南。
“我們認為,目前已經具備啟動內陸核電建設的條件了,希望國家能夠早點受理內陸核電建設的申請。我們期待這一天能夠早點到來。”3月7日,中核集團公布的一則消息引述全國人大代表鄭硯國的話說。
鄭硯國指出,2016年全國人大湖南代表團部分代表將聯名提交《關于“十三五”初啟動內陸核電建設的建議》(下稱“《建議》”)。“我們已經提了。”他說。
在其看來,隨著中國沿海核電廠址資源日益枯竭,沿海核電發展空間日益縮小,核電發展重心由沿海走向內陸將是必然趨勢。《建議》稱,核電作為一種安全清潔的能源,是目前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的主要新能源,是解決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同時是提高空氣質量、應對氣候變化、加速中國能源低碳轉型、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手段,并且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而事實上,這已經是湖南代表團在全國“兩會”期間第四次向大會呼吁重啟內陸核電了。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湖南方面一直呼吁桃花江核電項目重啟的必要性。比如,2013年3月4日,湖南代表團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擬以全團名義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建議,呼吁盡早啟動內陸核電項目建設,并將桃花江核電站列為內陸示范核電站。
而2014年3月3日召開的湖南代表團次全體會議決定,將以全團名義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建議,呼吁盡早啟動湖南桃花江等內陸核電項目建設。
此外,2015年3月3日,以時任湖南省政協主席陳求發為提案人,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在湘全國政協委員向大會遞交聯名提案,呼吁盡早啟動湖南桃花江核電站建設。
“無油無氣、缺煤少電”
電荒,一個讓湖南頭疼的詞。2004年以來,湖南幾乎年年鬧電荒。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由于久旱不雨,史上長的電荒周期籠罩三湘大地。為省電,湖南各地絞盡腦汁,拉閘限電成為家常便飯。
電荒的癥結在于能源結構。湖南水電資源開發接近95%,但受季節性和干旱的影響,占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45%的水電裝機實際發電量不到全省總用電量的30%。火力發電則面臨電煤緊缺,湖南本地煤炭品質較低,57%以上的電煤需從外省調入。
那石油和天然氣呢?遺憾的是,湖南境內目前尚未發現適合開采的資源,太陽能、風能的開發也有限。
近年來,頁巖氣的勘探和開發利用在世界范圍內成為焦點。憋著口氣的湖南左沖右突,又將目光投向了一種新能源——頁巖氣。
頁巖氣的發現,對久陷能源饑渴的湖南來說,猶如在荒漠中發現綠洲。此后,由湖南煤炭地質勘查院實施的《湖南省古生界頁巖氣成藏條件與資源評價》項目通過專家評審,湖南的頁巖氣家底基本摸清。經初步估算,湖南省頁巖氣地質資源量達7萬億立方米,其中湘西北約4.81萬億立方米,湘中約1.25萬億立方米,湘東南約1萬億立方米,漣源、桑植、石門是3個有利于勘探的區塊。
頁巖氣,為“缺煤、無油、少氣”的湖南爭了一口氣。但是,對于正在快速發展的湖南來說,這些能源資源還只是杯水車薪。鄭硯國表示,湖南省水電可經濟開發資源殆盡,風電、光伏發電技術可開發量小,生物質、頁巖氣資源相對豐富,但前者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太少,后者大規模商業化環保開采尚需時日。近年來,湖南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能源需求缺口逐年擴大。
40年后仍未啟動建設
據公開資料,湖南人均裝機電量僅0.5千瓦,只有全國人均裝機量的一半。湖南省能源局長王亮方稱,“以2015年為基數,預計2020年全省大電力缺口約2000萬千瓦。”桃花江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500萬千瓦,其重視程度可以想見。不過,湖南建設核電的選擇曾經并非在益陽市桃花江,而是位于長江沿岸的小墨山。
小墨山核電站位于華容縣東山鎮小墨山北坡、長江南岸1.7公里處,規劃占地約2700畝。與桃花江核電站相比,小墨山核電站總裝機規模同樣為500萬千瓦,同樣采用AP1000技術,投資約700億元。
早在1977年,小墨山就已入選核電站廠址,是我國內陸規劃早的核電站廠址。2006年,小墨山核電站以其“選址早、地質好、水源近、人口少、投資省、區位優”等諸多優勢成為湖南的核電廠址,隨之開始籌備工作。
然而,2008年,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的內陸地區核電發展工作會議上,按照“一家一個、一省一址”的方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桃花江核電站拿到“路條”,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小墨山核電站被定為湖南核電的第二項目。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當即暫停籌建中的核電項目,也暫停批準新核電項目上馬。迄今為止,中國尚未啟動任何一臺內陸核電機組的建設。
“小墨山(核電廠址)現在處于廠址保護狀態。”岳陽市華容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立武說。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小墨山核電站已投資3億元。
“緊鄰長江、核電所需水源充足、取水工程建設難度小”,這無疑是小墨山核電廠址的重要優勢,也是外界關切的熱點。3月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亦楠研究員發表《長江流域建核電站要慎重》的文章,質疑長江流域核電站的安全性,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小墨山核電廠址的西南方向距華容縣城38公里,東南方向距岳陽市區45公里,距一江之隔的湖北省監利縣的核心城區約26公里。“監利人反對建核電,不少人過江到這邊觀看。”東山鎮一位沈姓村民說。
按照湖南省2015年7月發布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行動計劃》:小墨山核電站的建設起止年限是2020—2030年。
(本文綜合澎湃新聞、國土部網站、中國經濟周刊、一財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