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業掣肘 儲能破題之后將迎新契機
當下,能源領域正在開展一場大變革,尤其是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更是將儲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可再生能源的大發展以及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正在逐漸改變著人類的用能方式,儲能無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制約儲能行業發展的三大掣肘
不過,由于起步較晚,關鍵技術尚未獲得實質性的突破,我國儲能行業發展仍舊面臨多方面的掣肘。大體來看,制約儲能行業發展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
首先,新技術,特別是新能源的發展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在發展初期,通常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給予扶持。像風能發電、太陽能光伏電池及電動汽車的發展都是如此。盡管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儲能產業發展,2015年10月,黨的第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發展分布式能源,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確立了儲能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之一,大容量儲能為20個重點創新方向之一。但由于沒有頒布產業界期望的儲能產業扶持政策,儲能產業始終不溫不火。
其次,社會對儲能產業的戰略意義和社會效益的認識有待提高。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都在大幅削減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化石能源發電,普及應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技術是可再生能源普及應用的瓶頸技術。所以,把儲能定位為戰略新興產業加大支持力度。但我國煤炭消費量大,在造成了環境污染的同時,也造成大量的棄風、棄光。為治理霧霾,需要支付巨額環境成本,但治標不治本。所以,我認為儲能必須從國家能源資源、能源安全和環境健康的戰略高度去綜合考慮。
再次,從電力市場化角度看,我國電力市場開放程度不高,儲能的價值收益無法體現,儲能的買單機制尚未形成,嚴重阻礙了儲能產業的發展。例如,儲能在調峰和調頻方面相比傳統的水電、火電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但是目前從國家電網兩個細則上看,沒有將儲能納入到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中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相關國家政策出臺完善
作為政策扶持性產業,市場的漸熱和政策的動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儲能專項政策相繼出臺,市場的后期爆發帶來極大的可能性。
《關于推進“互聯網 ”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和《國家能源局關于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調峰輔助服務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相繼出臺。
《關于推進“互聯網 ”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多處提及推動儲能產業發展。意見提出,完善基于互聯網的智慧用能交易平臺建設。建設面向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小區、智能工廠的能源綜合服務中心,實現多種能源的智能定制、主動推送和資源優化組合。鼓勵企業、居民用戶與分布式資源、電力負荷資源、儲能資源之間通過微平衡市場進行局部自主交易,通過實時交易引導能源的生產消費行為,實現分布式能源生產、消費一體化。我們認為,隨著電改的推進,售電端將逐漸放開,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亦可參與電力交易和用電服務,儲能將成為其重要一環。
日前,國家儲能產業“十三五”規劃大綱正在緊鑼密鼓的編寫之中,相關政策亦發布在即。在國內智能電網、新能源并網、能源互聯網、電動汽車、軌道交通等蓬勃發展形勢下,儲能產業亟需齊頭跟進甚至走到發展前列,因此國內儲能產業呼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期望儲能的發展能出臺一系列較為清晰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如對儲能投資(包括儲能研究)給予直接補貼或稅收抵免,也可以由政策性銀行提供優惠利率的貸款等,以迎接儲能產業即將到來的爆發式發展期。
破題之路及市場前瞻
2015年末至2016年季度,儲能及新能源汽車相關利好政策頻出,市場需求持續走高,資本市場投資活躍。產業在大型分布式電力儲能、綠色交通儲能、個人家庭儲能、移動終端儲能、云計算數據中心后備電源儲能等領域發展迅猛,總體趨勢穩步增長。
儲能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正處于市場應用初期,處于技術、應用和市場機制都有待進一步創新、有待突破的焦灼時期。這一方面要求儲能企業立足技術提升,降低成本,保障產品質量,練好“內功”;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門抓緊建立起有效的市場機制,營造出外部市場環境。因此,這個階段的關鍵不是普遍全面開花,而是要進行有目的的應用推廣,即通過一定數量、一定規模的典型性項目實施,不僅達到技術驗證與提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驗證儲能價值、體現收益,探索政策支持方式,探索商業模式,終形成可推廣的技術、商業、政策模式。特別是有條件的地區,例如可再生能源發電集中、儲能產業基礎好的地區,可以開展復制性強、具備推廣意義的儲能“先試先行”,利用地方政策和資源先行推進。
張少琴則建議,一是建立反映儲能價值的電力市場機制與政策。二是制訂儲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儲能產業發展規模和建設布局。三是加強儲能技術基礎研究,促進產業自主創新與發展,增加國家能源競爭實力。
“儲能產業的規模現在并不大,可拓展的空間還不小”,陽光電源一位管理層表示,儲能分為很多種:整合小區、樓宇、家庭應用場景下的儲電、儲熱、儲冷、儲氫等多類型大分布式儲能設備是一種;社會上其他分散、冗余、性能受限的儲能電池、UPS、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儲能設施,也屬于儲能的范疇。目前儲能電站處于初期萌芽階段,包括陽光電源、科陸電子、中天科技、南都電源等都在進入這一行業。相關核心標的包括:圣陽股份、陽光電源、科陸電子、欣旺達、雄韜股份、科華恒盛、易事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