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較早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之一,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陽)迎來了在新三板掛牌的第6個年頭。雖然中海陽已成為國內光伏發電EPC(工程總承包)。但中海陽并不滿足于此,目前的中海陽正在光伏發電領域積極加碼布局。
與此同時,中海陽還是國內光熱發電領域的技術企業。業內專家認為,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能源規劃,光熱發電將成為其中的重點,而光熱發電產業即將迎來爆發期。中海陽未來業務有望在光伏、光熱雙線布局下,發力太陽能電站綜合服務商,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
中海陽穩步發展光伏電站
近年來,能源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促成中國步入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并對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時期。受此影響,光伏業務尤其光伏發電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作為國內光伏電站EPC的之一,2015年,中海陽憑借扎實的綜合實力和良好的業界口碑使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業務發展穩中有速。
中海陽承建的大型光伏地面電站輻射涵蓋喀斯特地貌、灘涂地貌、荒漠、山等多種地質地形,分布式發電已涵蓋光伏農業大棚、漁光互補、光電建筑一體化等多種業務類型,區域輻射已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2015年,中海陽首開長江支流水面光伏電站建設先河,承建中節能嘉興30MW光伏發電“五水共治”綜合示范項目,該項目在國內尚無先例;公司承建的中廣核山西大同100MWp光伏發電項目是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光伏“”計劃項目。
而太陽能光伏電站投資運營是公司即將適時發力啟動的領域。2014年中海陽開發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目前項目運行情況良好,發電品質優良,電費收入穩定,大大增強公司延拓投資運營光伏電站的信心,運營經驗的積累也為公司穩健投資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2016年中海陽光伏發電在原系統集成業務的基礎上,結合已儲備電站投資運營項目資源,光伏發電領域有望進一步延拓。
中海陽不僅是光伏電站EPC的,在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公司已形成電站方案設計、建設、投資運營維護為一體的綜合運營模式,通過10年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實戰經驗積累,擁有一批的客戶資源、核心技術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已成長為光伏電站系統集成領域企業。
布局光熱將迎政策暖風
中海陽不僅在光伏領域有所建樹,公司在光熱發電領域更是國內的企業。而政策暖風逐漸吹向光熱發電領域,為中海陽未來的轉型及快速發展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自2011年至今,中海陽通過全國兩會提案、主辦光熱高峰論壇、參與相關行業標準制定、建設國內首條技術水平槽式反射鏡生產線等方式,身體力行推動產業發展。作為光熱發電系統集成商,中海陽主導建設多個槽式光熱電站試驗項目,為國家槽式光熱示范項目的系統集成積累豐富經驗;作為核心設備供應商,公司鏡場設備已被廣泛應用國內槽式光熱電站試驗項目,在部分海外市場銷售。
與此同時,近年來,光熱發電在中國太陽能發電政策規劃中的地位開始顯著提升。2015年12月中旬,國家能源局向有關部門下發《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正式提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8億平方米的目標。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能源規劃重點提及光熱發電。業內專家認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業內公司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多年的積累使得中海陽成為了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的企業,目前中海陽擁有多項光熱領域核心技術,投資建成亞洲的一條柔性自動化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線,已參與多項國內光熱發電測試回路及示范項目的鏡場設備供應和建設,如位于北京延慶中科院延慶863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鏡場項目及新華能光熱發電實驗項目等;另外,去年中海陽還積極參與國家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申報工作,公司與中科院電工所簽訂《張家口太陽能項目合作協議(2015-2020)》,對張家口及崇禮奧運專區太陽能熱發電站示范建設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和拓展太陽能發電市場。
在科研上的持續投入也成為中海陽轉型及未來快速發展的有力基礎。在科技研發領域,公司以應用型技術研發為導向,通過自有研發團隊、科研院校課題合作等模式,累計擁有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自主研發核心264項,并儲備太陽能槽式、塔式光熱發電系統集成技術。
申萬宏源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從發電到太陽能源綜合利用,中海陽不局限在‘光—電’和‘光—熱—電’的轉化,而是一方面開發與拓展能源綜合利用,比如熱電聯供;另一方面構建能源互聯網框架。公司在聚焦太陽能的前提下,著力進行業務線條的拓展和業務結構的優化,中海陽正在從純光伏EPC廠商轉型為太陽能綜合服務商,而成功轉型后公司將再上臺階進入新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