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畫筆描繪生態治理藍圖 重塑津城易宜居新家園
過去五年,天津發生了不小變化,百姓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未來五年,百姓期盼什么?希望哪些方面得到持續改善?
為了使“十三五”規劃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直接、希望解決的問題,伴隨天津“十三五”規劃編制,市發改委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十三五”規劃公眾建言獻策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廣大市民反響熱烈,累計收到群眾建言15046條,公眾調查問卷收回6萬多份,其中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城市發展、民生保障、文化旅游、區域協同、資源環境等方面,而這些百姓關心期盼的內容都會在即將正式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有所體現。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十三五”時期,受市民關注的領域是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占比達到34.2%,其次是經濟發展,占比為29.3%。在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方面,空氣和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47.7%)成為了市民關注的領域,加強環境污染信息監測(22%)和提高環境污染違法成本(21.6%)緊隨其后。在環境問題領域,霧霾引起了廣泛重視,占比超過了一半,達到了53.30%,其次是水污染(24.44%),僅9.25%的市民認為土壤污染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由此看來,百姓期盼的是能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環境污染治理已不容忽視。為加強環境改善,更好的促進綠色發展,天津市日前召開了環保工作會,會議傳達了全國環保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貫徹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決策部署。
會議強調,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天津市環保系統要緊緊圍繞“十三五”環保目標和美麗天津建設,著力促進綠色發展,抓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注重環境質量改善與污染物總量控制雙約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嚴格實行倍量替代,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持續深化環保改革,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4種手段,努力實現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和PM10年均濃度降幅均達到12%以上。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優良水質達到25%,劣Ⅴ類水質斷面減少10%以上。
具體任務:
重污染天數逐年減少,PM2.5年均值下降25%。
地表水水體水質基本消除劣Ⅴ類。
2017年底在2012年基礎上凈削減原煤1000萬噸。
煙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排放嚴格實行倍量替代。
城市、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
危險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那么,“十三五”時期天津市將哪些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
“十三五”時期,天津市將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入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促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水繞津城、城在林中、天藍水清的宜居環境。
加強環境污染治理
“十三五”環境治理的重點就是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在大氣方面,繼續實施清新空氣行動,落實“五四三”治理措施,逐漸減少重污染天氣。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大力推進燃煤鍋爐改燃并網,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核心區實現無燃煤化。強化工業污染治理,防治機動車污染,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值下降25%。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已于3月1日正式啟動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狠抓水污染源治理,深化海河流域污染防治,以國家和天津市考核斷面為重點,一季度前編制完成區縣水體達標方案并組織實施,定期向社會公布;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增加生態補水,確保考核斷面達到2016年度國家考核要求。
構筑綠色生態屏障
其中,實施大黃堡、北大港、團泊湖、七里海、永定河故道、潮白河等濕地修復保護工程。加快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及沿海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環城鎮、環村莊、沿軌道、沿公路、沿河道的“兩環三沿”生態綠廊。建設津南、北運河、東麗湖等16個郊野公園,串聯建設300公里綠色廊道,配套設置休憩驛站,形成城市綠色休閑新亮點。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其中,主動控制碳排放,推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推進開發區和華苑科技園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建設。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建立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制度。
制定津版“土十條”
此外,天津市還將根據國家“土十條”統一部署,組織制訂津版“土十條”工作方案,及時啟動全市范圍的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組織開展性保護生態區域考核工作;嚴格審查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項目;推動市級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推動工作,劃定全市畜禽養殖禁養區并協調區縣政府依法關閉禁養區內養殖場。加強對工業企業場地的環境監管,篩選潛在污染場地,提出優先管控場地清單;指導督促生態城環保公司做好“8.12”事故場地評估及修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