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廣清潔能源 散煤將成霧霾治理重頭戲
陳吉寧首輪便遭遇“犀利”話題,有記者請陳吉寧評價這一年來的治霾成果,以及“鐵腕治霾”是否找到了有效辦法。
“三大空氣質量指標都在發生積極變化,有明顯的改進趨勢。”陳吉寧如此評價我國一年來的治霾成果。
陳吉寧介紹,污染治理有三個階段,要從沒搞清楚污染源,治理的效果就不佳,也見不到效果,發展到持續治理,但是受很多自然的邊界條件影響而表現出不同的環境質量,再到后的進一步治理污染排放,不再受這些氣候條件、水文條件、邊界條件的影響,終解決環境問題。
陳吉寧說,目前中國大氣環境治理正處在第二個階段,走向第三個階段,硬舉措應對硬挑戰之下,空氣優良天數、重污染天數、全年PM2.5濃度,都發生了積極變化,去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國NASA衛星也觀測到中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出現了顆粒物的降低。
陳吉寧認為,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之中,在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取得這樣的進步是很少有的。他舉例說,去年珠三角整個區域全年的PM2.5濃度達標。“珠三角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學術界開始系統地研究這個問題,之后開始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加大污染治理,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了今天這樣一個成績,這也增加了我們解決霧霾的決心。”
這兩年,針對霧霾問題,環保部門和各地政府全面落實大氣十條,從結構減排、產業結構調整、控煤到汽車污染的控制,包括秸稈焚燒、揚塵等,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用硬舉措應對硬挑戰。
陳吉寧表示,“今后幾年是否可以穩定地達標,還要給一點時間。但畢竟像跳高一樣,我們在一個重點地區終于達標了,終于摸到了桿,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相信,霧霾的治理,我們也會做得好,我們的發展也會更綠色。”
針對大氣污染問題陳吉寧表示,中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我們的能源結構,或更確切地講是來自于煤的燃燒而造成的。
陳吉寧進一步解釋說,煤炭對霧霾的影響就是散煤的問題。散煤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千家萬戶。一噸散煤燃燒的排放相當于五到十噸電廠排放的污染物,而且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散煤的用量在增加。去年冬天幾次嚴重的霧霾,散煤的貢獻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下一個階段將在做好散煤管控工作上有更大的投入。但總的看來,我們會有一個比較長的時期調整能源結構,所以我們要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加大能源調整力度,同時做好煤的清潔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