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國家環境監測技術方法、驅動政策的逐步出臺,環境監測市場將迎來升級、擴容的發展機遇,一塊千億級“大蛋糕”即將誕生。
【中國環保在線 市場行情】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完善環境監測將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國家環境監測技術方法、驅動政策的逐步出臺,環境監測市場將迎來升級、擴容的發展機遇,一塊千億級“大蛋糕”即將誕生。
環境監測系統在排污減排等工作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環境形勢嚴峻,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尤為嚴重,隨著國家對環保工作的日益重視,環境監測的應用需求加速。我國的環境監測主要包括水、空氣、土壤等方面,延伸發展到噪聲、輻射、固體廢物、自然災害、海洋環境等領域。
環境監測市場保持高速增長
2012年全國環境監測業務經費為45.9億元,各級環境監測機構2725個,環境監測人員5.7萬人,環境監測儀器23.4萬臺(套)。2013年國控重點污染源監測運行經費總額為35439萬元。目前我國已形成國家、省、市、縣4級環境監測網絡,共有專業、行業監測站5000多個;已制定各類國家環境標準410項,覆蓋了大氣、水質、土壤、噪聲、輻射、固體廢物、農藥等領域。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及環境監測站建設的加速,環境監測儀器需求大幅提升,2013年環境監測儀器行業收入規模達161.2億元,2014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達196.44億,未來市場仍將會保持著快速增長。
隨著環境監測行業的快速發展,大型企業間渠道擴張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的環境監測企業,如先河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華測檢測、天瑞儀器等,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環境監測市場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國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與國外企業相當,主要原因是國內技術水平同國外差距不明顯,并且國內企業在銷售渠道拓展與售后服務方面占據優勢。未來隨著環境監測系統全國范圍的不斷推進,國家環保領域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環境監測儀器企業將會引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隨著各領域環境監測點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設,將產生對環境監測技術設備的巨大需求空間。
第三方環境監測運營維護市場全面打開
當前,傳統的環境監測站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環境監測需求,國家逐步開放了環境監測領域。《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指出,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有序放開公益性、監督性監測領域;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后,有望將第三方環境監測運營維護市場全面打開。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建立各級監測站2700多家,監測人員近6萬名,監測儀器設備26.8萬臺(套),而全國從事環境監測業務的企業共有約200家,其中,約有120家企業生產廢氣在線監測系統,約有80家企業生產廢水在線監測系統。隨著環境監測市場不斷擴大,專業從事環境監測,民營監測機構已逐步成為社會委托性質的環境監測的。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新數據,2013年全國環境監測產業規模159億元,運營維護市場占環境監測市場僅10%。隨著服務性監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多個領域將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并且,全世界環境監測都呈現良好勢頭。根據MarketsandMarkets新市場調研報告,2015-2020年環境監測市場將保持7.5%的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有望達到1340億元。
另外,環境監測儀器市場有望產生較大增量。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供需預測及市場專項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84億元上升到2014年的196.44億元。并且,有預測稱,未來2-3年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環境監測的投入,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市場將維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2016年,整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市場規模將超過250億。
細分領域為監測打開新空間
新增監測指標提升行業預期,需要開展儀器設備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培訓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將為環境監測企業帶來相當的利潤空間。
網格化監測體系建設項目基建和設備一次性投資2300萬元,每年運營費用約400萬元。按照全國1425個縣,每個縣平均20個環境在線監測點,單個監測點投資60萬元進行估算,未來市場空間將達到171億元。
智慧環保可實現智能化、系統化、移動化,相關企業也將從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銷售向整體環境監測治理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化,由此催生相當于傳統規模10倍級別訂單的增長。
隨著智慧城市試點范圍逐步擴大,在進行智慧城市“跑馬圈地”擴張過程中,技術和運營實力強的企業將更容易獲得訂單。而由于相關訂單規模巨大,未來行業的“馬太效應”將顯現,強勢企業增速更快,獲得更迅速的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