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迎來發展曙光 付費機制或破除產業瓶頸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建筑垃圾產量將達到15億噸,但利用率不到5%,歐美國家利用率均在90%以上,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環境負擔更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針對中國建筑垃圾迅速增加造成的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嚴重等現象,中國商務部研究院近日發布報告,呼吁加快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商務部研究院報告指出,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在中國全面推廣建筑垃圾回收和再利用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已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一方面,中國對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不少城市周邊的天然建材資源已經接近枯竭,大量采石、采砂以及水泥的大量使用,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另一方面,建筑垃圾迅速增加,傾倒、填埋等建筑垃圾的傳統處理方式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對土壤、地下水、河流、空氣產生二次污染。“因此,加快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解決建筑材料資源高速消耗和建筑垃圾迅速膨脹帶來的雙重壓力,是中國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商務部研究院報告指出。
從另一角度看,建筑垃圾也是資源,加以利用將對社會和新的建設產生重大效益。“由于我國還處在大拆大建的時期,每年將新增大量的建筑垃圾,加之近些年拆遷下來的存量,都需要在短時間內消化,將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有專家表示。
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過程中,觀念的改變以及技術裝備的不斷升級扮演著關鍵角色。上述專家指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并非將大垃圾變為小垃圾,目前行業面臨的核心是‘分’的問題,需要通過更經濟、更方面、更快速的方法實現對不同材質建筑垃圾的分離,我們正在加緊時間研發,并且已經取得初步成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問題都會得到有效解決。”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十三五”關于建筑垃圾的處理一個關鍵就是用好建筑垃圾付費機制。通過付費機制,對建筑垃圾處置每一個環節中的責任主體都給予明確,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以及隨意傾倒,又可以將在建筑垃圾處置過程中增加收取的費用再一次補貼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上來,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