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11日,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舉行。此次會議的根本性轉變在于自上而下“攤牌式”的強制減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國家自主貢獻”所取代,樹立全新的減排行動目標。國家主席應邀出席了繃瓷峰會,并詮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和“中國行動”。
促進節能減排化,這是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終目標。要順利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重任,快速實現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目標,空氣能產業的作用不容小覷。11月25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主辦、銅業協會供熱項目協辦,中國熱泵產業聯盟支持的“空氣熱能在夏熱冬冷地區建筑上的應用”全國系列區域技術交流會首站在江蘇常州召開,會議重點圍繞空氣源熱泵技術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節能環保技術,通過在各地宣講、推廣、交流、分享,形成有效的推廣思路和模式,提升建筑行業對空氣熱能和熱泵技術的認知度,促進空氣源熱泵技術在建筑中的有效利用。
熱泵技術是一種的節能環保技術,它運用了逆卡諾循環原理,用少量能源驅動熱泵機組,通過熱泵系統中的工作介質進行變相循環,把自然環境中的低溫熱量(如空氣、土壤、水)吸收壓縮升溫后加以利用。空氣源熱泵熱水器是這一技術的典型利用形式,它消耗一度電可以產生三到四度電的熱能,相比于電熱水器,具有巨大的節能優勢。據統計,制造相同熱水量,空氣能熱水器消耗能源成本僅為燃氣熱水器1/3,電熱水器的1/4,電輔式太陽能熱水器的1/2,節能顯著,無污染,是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節能減排的“中國行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經過相關部門測算,夏熱冬冷地區、寒冷氣候區、夏熱冬暖地區和溫和氣候區,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節能潛力共計1620萬噸標煤。在北方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空氣源熱泵的節能潛力共計4097萬噸標煤。”中國節能協會熱泵專委會副秘書長趙恒誼說。
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頻頻爆發大面積的霧霾災害,讓北方居民深受其害。眾所周知,北方地區霧霾天氣頻發,罪魁禍首之一,就是人們長期采用燒煤小鍋爐采暖。燒煤小鍋爐燃煤采暖,會排放大量的空氣污染物,終誘發霧霾。隨著低碳環保的意識深入人心,傳統的采暖方式顯而易見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采暖需求,新型的清潔型能源逐漸取代傳統的采暖方式是大勢所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加速了新型能源企業的不斷發展。
一直以來,我國的熱水器行業都是太陽能熱水器、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三國鼎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價格已不再是吸引人們選購熱水器的主要因素,熱水器的安全性、節能性、環保性等等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而空氣能熱水器在這方面的優異性能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時機。據統計,2014年全年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總產值為人民幣73.9億元,比2013年增長21.8%。在目前全國“保增長、調結構”的市場形勢下,空氣源熱泵市場保持如此高的增長速度,一方面說明產業基數小,市場發展空間大;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此類產品體現出良好的節能減排效益,得到了消費者的極大認可。目前的行業狀態也從發展之初的幾十家企業,增長到目前約四百余家,美的、格力、海爾、A.O.史密斯、萬和等大型家電廠家紛紛介入,勢頭不小。
從空氣源熱泵市場發展來看,歐洲、澳洲、日本、中國是空氣源熱泵應用的主要市場,也是技術先進的幾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歐洲,技術與市場相對成熟,由于空氣源熱泵技術體現出良好的節能減排效益,2009年4月,歐盟已經批準認可空氣熱能是可再生能源,日本等國家也將空氣源熱泵納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范疇。
此外不少國家和地區給予空氣源熱泵產業積極的鼓勵和引導政策,比如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政府都對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的市場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在政府的推動下,空氣源熱泵技術在這些國家發展迅猛。中國也曾經將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納入“節能惠民”工程。中國節能協會熱泵專委會副秘書長趙恒誼認為,結合國內外空氣熱能的發展現狀及技術應用,中國應將空氣熱能納入可再生能源范圍。
在會上獲悉,今年以來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中心主持的《空氣熱能納入可再生能源范疇的可行性研究》,已經取得成果,住建部科技司領導在11月25日交流會上指出,綜合考慮產業相關政策和產品的發展成熟度,計劃將空氣熱能納入到可再生能源范疇,在計算可再生能源貢獻量時,優先將空氣源熱泵熱水器(機)納入到技術實施范圍。空氣源熱泵技術實現了空氣熱能的利用,是可再生能源供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潛力在建筑節能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了具體指導后續的落地實施,住建部科技中心在本次會議中發布了《空氣熱能納入可再生能源范疇的指導手冊》。
總的來看,未來發展,國家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理念,其中綠色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所以“十三五”期間,建筑節能將會面臨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推動建筑綠色化,一批新的節能技術會應用于新建和既有建筑。空氣源熱泵技術恰恰是一種新的節能環保技術,可以在促進建筑節能和提升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時為“空氣熱能納入可再生能源范圍”正名,是恰逢其時,同時也任重道遠,將來可以為我國建筑節能減排工作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