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er清洗機是半導體制造工藝中的關鍵設備,主要用于去除晶圓(Wafer)表面的污染物,包括顆粒、有機物、金屬離子、氧化物及殘留光刻膠等。其清洗效果直接影響芯片的性能、良率和可靠性,尤其在制程(如納米級節點)中,微小的污染物也可能導致電路失效或缺陷。以下從技術原理、核心功能、設備類型及應用場景等方面展開詳細介紹。
一、技術原理與清洗方式
物理清洗
超聲波清洗:利用高頻超聲波產生空化效應,通過微小氣泡的破裂沖擊晶圓表面,剝離顆粒和有機物。適用于去除亞微米級顆粒,但需注意對脆弱結構的保護。
刷洗與噴射清洗:采用高壓流體(如DI水或化學液)噴射或軟質刷子接觸式清洗,針對頑固顆粒或邊緣污染。單片式清洗機多采用非接觸伯努利傳送技術,避免機械損傷。
化學清洗
濕法清洗:通過酸(如H?SO?/H?O?混合液)、堿(如NH?·H?O)或有機溶劑溶解污染物。例如,SC1(硫酸+過氧化氫)用于去除有機物,HF用于氧化層去除。
等離子清洗:利用輝光放電產生的等離子體(如O?、CF?)進行干法清洗,清除表面有機物或殘留光刻膠,同時增強表面浸潤性。
機械清洗
結合離心力(如二流體離心清洗機)或兆聲波(高頻低能量聲波)清除切割后晶圓表面的微塵,適用于傳片環節后的預處理。
二、核心功能與技術特點
自動化與智能化
全自動程序控制清洗流程(如預洗、主洗、漂洗、干燥),支持多槽聯動或單片獨立處理。
配備液位傳感器、溫度控制系統(恒溫加熱)及計數功能,確保清洗一致性。
環保與節能設計
集成油水分離系統、袋式過濾裝置及低排放結構,減少化學廢液污染。
采用節能型加熱元件和流體循環系統,降低運行成本3。
兼容性與定制化
適配不同尺寸晶圓(如2英寸至12英寸),支持硅片、化合物半導體(GaN、SiC)等多種材料。
可根據工藝需求定制清洗液配方、溫度曲線及干燥模式(如氮氣吹掃或IPA脫水)。
三、設備類型與應用場景
單片式清洗機
每次處理一片晶圓,避免多片交叉污染,適用于高潔凈度要求(如光刻前清洗)。
典型設備:伯努利非接觸式傳送清洗機,用于去除光刻膠殘留或蝕刻后污染物。
槽式清洗機
多片晶圓同時在清洗槽中處理,效率高但交叉污染風險較大,需配合高效過濾系統。
常用于切割后晶圓的批量清洗(如二流體離心清洗機)。
等離子清洗機
干法清洗,適用于光刻膠灰化、表面活化或鍵合前處理,避免濕法殘留問題。
Wafer清洗機作為半導體制造的“衛士”,通過物理、化學與機械技術的協同,確保晶圓表面達到原子級潔凈度。未來,隨著制程技術的進步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清洗設備將向更高精度、更低能耗及更強兼容性方向發展,為芯片制造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