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凹氣浮機主要由氣浮箱體、渦凹曝氣機、鏈式刮泥系統、浮渣收集和排泄系統等組成,以下是詳細介紹:
氣浮箱體:通常為長方形鋼制結構,也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是設備的主體部分,用于容納污水和提供氣浮操作的空間。
渦凹曝氣機:是渦凹氣浮機的核心部件,通過空氣輸送管底部的散氣葉輪高速轉動,在水中形成真空區,將水面上的空氣吸入水中,產生微氣泡。這些微氣泡在葉輪的攪動下,以螺旋型上升到水面。
鏈式刮泥系統:一般采用鏈條刮泥機,沿著氣浮槽的液面運動,將浮在水面上的固體懸浮物刮到傾斜的金屬板上,再推入污泥排放管道。渦凹氣浮機結構
浮渣收集和排泄系統:由污泥排放管道和水平螺旋推進器等組成,刮泥機將懸浮物刮入污泥排放管道,管道里的水平螺旋推進器將所收集的污泥送入集泥池中。
溢流出水系統:位于斜板下方,用于控制氣浮槽的水位,確保槽中的液體不會流入污泥排放管道,使凈化后的污水能順利流出。
電控系統:用于控制渦凹氣浮機的各個部件的運行,如曝氣機的啟動與停止、轉速調節,刮泥機的運行速度等,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處理效果。
加藥系統:包括配藥罐、貯藥罐、玻璃轉子流量計、加藥泵等,通過向污水中加入合適的絮凝劑和混合劑,破壞水中膠體微粒的穩定性,促進膠體互相接觸,形成絮狀物,提高氣浮效果。
回流管道:從曝氣段沿著氣浮槽的底部伸展,在產生微氣泡的同時,渦凹曝氣機會在有回流管的池底形成一個負壓區,使廢水從池子的底部回流至曝氣區,然后又返回氣浮段,確保在沒有進流量的情況下,氣浮仍能不斷進行,還可使污水多次循環處理,提高處理效果。
環形操作臺:方便操作人員對設備進行巡視、檢查、維護和操作,通常設置在氣浮箱體周圍,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和操作便利。
渦凹氣浮機的工作原理基于 微氣泡浮選技術,通過機械曝氣產生大量微氣泡,使其與污水中的懸浮物結合并上浮至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具體流程如下:
1. 微氣泡產生
核心部件:渦凹曝氣機
曝氣機的散氣葉輪高速旋轉(轉速通常為 900~1500 轉 / 分鐘),在葉輪邊緣形成 負壓真空區,將液面上方的空氣通過吸氣管吸入水中。
氣泡形成
吸入的空氣與葉輪周圍的水流劇烈混合,被切割成大量 微小氣泡(直徑約 30~50 微米)。這些氣泡以螺旋狀上升至水面,形成密集的氣泡群。
2. 懸浮物附著與上浮
污水預處理
待處理污水進入氣浮箱體前,通過 加藥系統 投加絮凝劑(如 PAC、PAM),使污水中的膠體顆粒、懸浮物(如油脂、藻類、細小固體顆粒)凝聚成 絮狀礬花。
氣泡與絮體結合渦凹氣浮機結構
微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與絮狀礬花接觸,通過 吸附作用 附著在絮體表面,形成 氣泡 - 絮體復合體。由于氣泡的浮力遠大于絮體的重力,復合體快速上浮至水面,形成 浮渣層。
3. 浮渣分離與排出
鏈式刮泥系統
水面的浮渣層由 鏈條刮泥機 連續刮集,沿氣浮槽液面推送至 傾斜金屬板,隨后滑入 污泥排放管道。
浮渣處理
管道內的 水平螺旋推進器 將浮渣輸送至集泥池,進行后續脫水或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