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含表面活性劑的采油廢水催化氧化處理
資料類型 | pdf文件 | 資料大小 | 2MB |
下載次數 | 0 | 資料圖片 | 【點擊查看】 |
上 傳 人 | 默認 | 需要積分 | 0 |
關 鍵 詞 | 工業污水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水體富營養化 |
- 【資料簡介】
- 對含有表面活性劑的廢水(以下簡稱表活廢水)進行了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FTIR),結果表明,廢水中所含表面活性劑主要為環烷酸鈉。采用次氯酸鈣(Ca(ClO)2)和活性炭-Ni催化氧化處理,在Ca(ClO)2投加量為4500mg/L,活性炭-Ni投加量為7000mg/L時,反應90min,出水COD為158.91mg/L,去除率達62.92%。
催化氧化出水經沸石吸附處理,在pH為6.85,吸附時間為2h,沸石投加量為17g/L的條件下,吸附出水COD和油含量分別為88.92mg/L和2.53mg/L,去除率分別為45.65%和90.02%,均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一級標準要求。催化劑活性炭-Ni和吸附劑沸石均具有較穩定的活性,在重復使用20次后,出水COD的去除率僅分別降低了1.16%和1.32%。
目前,我國許多油田已陸續進入二次采油的后期開發,原油產量遞減速度加快,經濟效益下降。為了提高水驅后剩余油的采收率,油田開發過程中大多進行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劑驅作為很重要的助劑,在三次采油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為達到更高的采油率,表面活性劑的加量逐漸提高,致使采油廢水中的表面活性劑濃度日益增大。
研究表明,當廢水中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達到1MG/L時,水體就可能會出現大量持久性泡沫,致使水體發臭;當表面活性劑在水體中的濃度超過臨界膠束濃度后能對水體中的不溶或微溶的污染物產生增溶作用,從而改變水體性質,增加廢水的處理難度,提高處理成本;另外,表活廢水的大量排放,不僅會直接毒害水生生物,而且還會降低水體中的溶解氧,尤其是含有氮、磷的表面活性劑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
因此,含表面活性劑的采油廢水有效處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表面活性劑的使用屬于稠油熱采化學輔助增效措施,并非常規措施,而大部分的表面活性劑屬于第3類有機物,即環狀烴類及其衍生物,此類環狀有機物性質穩定,特別是五環及以上的環狀烴,需要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破壞化學鍵。
- 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kindlingtouch.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