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變廢為寶 秸稈成為清潔能源“富礦”
資料類型 | 文件 | 資料大小 | 0 |
下載次數 | 0 | 資料圖片 | 【點擊查看】 |
上 傳 人 | 默認 | 需要積分 | 0 |
關 鍵 詞 |
- 【資料簡介】
近日,遠在奧地利的能源獎組委會發來通知:山東省科學院“秸稈能源”項目以其減輕秸稈焚燒和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作用獲2006年能源獎空氣獎提名和2006年能源國別獎。這是我省科研項目首獲該項大獎。
能源獎由奧地利人WolfgangNeumann1999年設立,主要獎勵那些為推動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能源項目和工程實例,被*為環境大獎。據省科學院能源所所長孫立介紹,秸稈等生物質能是*的清潔能源,其利用不僅可以減少因大量焚燒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而且可以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有害氣體排放,如利用鹽堿、灘涂等未利用土地規模化營造能源植物,還可取得生態保護的顯著作用。孫立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省科學院能源所創造、發展了秸稈氣化和農村集中供氣技術,實現了秸稈就地氣化,每公斤秸稈可產生2立方米燃氣,秸稈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30%以上,農民也用上了清潔的燃料;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現在,進行了秸稈氣化發電技術研究,發展了新一代二步法氣化技術并進行了200千瓦示范工程建設,突破了燃氣中焦油的難點問題。以目前的技術,1公斤秸稈可發0.7度電,適合我國國情的分布式清潔發電模式正在形成;該所又展開了秸稈氣化合成液體燃料和秸稈生物柴油技術研究和中試工廠建設,將秸稈能源技術研究、利用提升到新高度。
秸稈能源利用有著廣闊前景。初步計算,以消化利用秸稈1000萬噸為目標,全省可裝秸稈氣化發電機組1000兆瓦以上,年發電70億千瓦時。若在一半縣市推廣秸稈氣化合成二甲醚技術,可年產二甲醚120萬噸,滿足農村對液化氣的需求。通過轉脂化、產油菌發酵和生物質水解技術的集成,可從秸稈、廢油脂以及淀粉類植物中,形成200萬至300萬噸生物柴油產量。
目前我省農村電力供應仍處于較低保障水平,液化氣供應緊張且價格較高,相當多農民仍依靠燃用秸稈等獲取生活能源。秸稈能源技術可促進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的化利用,使農村依靠自有生物質資源,獲得電力、二甲醚液化氣等清潔燃料供應,同時使廢棄的生物質變成寶貴的資源。以利用2000萬噸秸稈計算,可為農民增收40億元。
- 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kindlingtouch.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