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立方秦皇島科技有限公司作者
(1)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的降塵效果,在皮帶機頭和放煤口分別使用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后,在這兩個產塵點回風側5m處的粉塵濃度及降塵率如表所示。
從表可以看出,在皮帶機頭和放煤口處,預荷電噴霧降塵裝置對總粉塵的降塵效率分別達到85.17%和85.8%;對呼吸塵的降塵效率分別達到83.31%和85.48%。使兩個產塵環境的總粉塵濃度被降低到4.10~13.86mg/m,可吸入粉塵濃度被降低到1.24~5.49mg/m,分別低于《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指標。因此,采用預荷電噴霧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能有效降低產塵環境的總粉塵濃度及呼吸塵濃度。
(2)將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的電介噴嘴卸下,換上常規噴嘴(即低壓單水噴嘴)組建成常規噴霧抑塵裝置(以下簡稱常規噴霧),對兩種抑塵裝置進行降塵效果的對比試驗。試驗結果如表所示。
從表知道,在皮帶機頭和放煤口使用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比使用常規噴霧能獲得更高的降塵效率。與使用常規噴霧降塵技術相比,這兩個產塵環境的總粉塵濃度下降了44.97%~48。36%;呼吸塵濃度下降了50.94%~69.08%,即可吸入粉塵濃度的下降量高于總粉塵濃度的下降量,這說明預荷電噴霧干霧抑塵裝置對微細粉塵(主要是直徑為0.1~0.2um的粉塵)的捕集效果更為明顯,與預荷電噴霧降塵理論取得了一致。同時還看出,采用常規噴霧降塵技術不能使粉塵濃度降低到《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指標之下。
云立方DryFog®干霧抑塵主要特點
在污染的源頭——起塵點進行粉塵治理。
抑塵效率高,無二次污染無需清灰,針對10 & 2.5μm以下可吸入及可入肺粉塵治理效果高達 96%以上,避免矽肺病危害。
水霧顆粒為干霧級,在常溫環境下會迅速蒸發,對生產設備如皮帶機、振動篩等零損害。
節能減排,耗水量小,大幅降低除塵能耗40%-90%及運營成本。與物料重量比僅0.02%-0.05%,是傳統除塵耗水量的1/10-1/100,物料(煤)無熱值損失。
全自動PLC控制,系統設施可靠性高,運行、維護費用低。
節省基建投資和管理費用, 占地面積小,省去傳統的風機、除塵器、通風管、噴灑泵房、灑水槍等,適用于無組織排放,密閉或半密閉空間的污染源。
大大降低粉塵爆炸幾率,可以減少消防設備投入。
冬季可正常使用且車間溫度基本不變。(其它傳統的除塵設備,使用負壓原理操作,帶走車間內大量熱量,需增加車間供熱量。)
干霧應用范圍
DryFog®“干霧抑塵”技術的初創理論是基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共同于《Coal Age Magazine》(煤炭時代雜志)發表的題為“解決可吸入塵埃的控制”一文中提到的:水霧顆粒與塵埃顆粒大小相近時吸附、過濾、凝結的機率zui大”。
DryFog®微米級干霧抑塵裝備把特定壓力和流量的氣進入DryFog®噴頭的內孔,通過收縮部分加速到超聲速,延伸至諧振腔,并在收縮部分形成真空,因而特定壓力和流量的水被虹吸進入收縮部分,水被超音速的空氣混合切割成細小的霧化液滴,噴射到前端特殊設計的鈦合金材質超聲波產生器諧振器形成生能強化場——集中在噴嘴和諧振器之間,利用水超音速撞擊金屬的能量,使鈦合金超聲波產生器諧振器高頻震蕩,將霧化的液滴再次微霧化到1-10微米的水霧顆粒對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特別是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粉塵進行有效的吸附而凝結成團,受重力作用而沉降,從而達到抑塵作用。
DryFog®干霧抑塵領域運用的原理有空氣動力學原理、“云”物理學原理和斯蒂芬流的輸送機理。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使含塵氣流繞過霧滴時,塵粒由于慣性會從繞流的氣流中偏離而與霧滴相撞被捕捉,即通過粉塵粒子與液滴的慣性碰撞、攔截以及凝聚、擴散等作用實現捕捉,其被捕捉的幾率與霧滴直徑、粉塵受力情況有關。水霧顆粒的粒徑越小,粒子之間的黏力就會越大。當水霧粒徑達到干霧級(小于10微米)時,粒子與粒子之間很容易結合,使整個粒子不停變大,zui終沉降下來,達到去除粉塵粒子的目的。
“云”物理學原理,由于霧滴微細,部分霧滴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使得局部密閉的捕塵空間中空氣的相對溫度很快達到飽和,飽和后的水蒸汽以塵粒為核凝聚形成“云”,并進一步增大成為“雨”落下來。當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工作時,瞬間會在相對密閉的區域產生大量微細干霧,使得該區域的空氣濕度迅速飽和,飽和后的水蒸汽與粉塵充分接觸、凝結、沉降,達到抑塵的目的。
斯蒂芬流的輸送機理,在噴霧區內,液滴迅速蒸發時,必然會在液滴附近區域內產生蒸汽組分的深度梯度,形成由液滴向外流動擴散的斯蒂芬流;同樣,當蒸汽在某一核上凝結時,也會造成核周圍蒸汽濃度的不斷降低,形成由周圍向凝結核運動的斯蒂芬流。因此,懸浮于噴霧區中的“呼吸性粉塵”顆粒,必然會在斯蒂芬流的輸送作用下運動,zui后接觸并粘附在凝結液滴上被濕潤捕集。這也就是說當某一區域的粉塵被干霧捕集沉降后,其它高濃度區域的粉塵會在斯蒂芬流的輸送作用下運動過來,進而持續的與干霧接觸、碰撞,直至完成整個捕集的過程。
縱觀目前國內對大氣顆粒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技術,其有相輔相成的配合作用。對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治理以脫硫脫硝為主,而對于煙(粉)塵治理目前干霧抑塵技術是*、環保、成本低、效率高的*技術。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kindlingtouch.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型號:參數定制
-
型號:
-
型號:
-
型號:
-
型號:
-
型號:VC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