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研試劑-我科學家造出納米紙
浙江大學的科學家用濾紙和薄膜制作出一種新型“納米紙”,這種材料能繼續與多種化學分子結合并展現不同特性,實現材料應用上的“百搭”。
“通過前體物溶液浸潤再水解的方式,可以讓薄膜包裹在濾紙的納米纖維上,之后再用含有其他化學分子的溶液繼續浸潤納米紙,就能出不同用途的新材料。”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黃建國介紹,肉眼看來,納米紙的外觀與普通濾紙沒有差別,但功能卻有了差異。黃建國說:“濾紙由無數的纖維素纖維組成,自然形成的精細結構非人力所及,而水解后產生的羥基具有足夠的化學活性,能夠和絕大多數的分子相結合,這兩個材料的特性共同決定了納米紙‘萬金油’的特點。”
不久前,黃建國在納米紙纖維上“鋪”了一層名為“萘胺”的染料,讓納米紙變身為一遇亞硝酸鹽就變色的檢測試紙。“這種納米紙輕薄靈敏,色彩的濃淡則表明了亞硝酸鹽濃度的高低,對于檢測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濃度非常有效。”這項研究于今年2月在線發表于英國《*化學學會進展》期刊。
他介紹,納米紙還可用于檢測水體中離子、氟離子的含量,甚至用于檢測DNA的特定序列段。而將碳氟鏈化合物與納米紙組合而成的防菌納米紙,還可用于食品保鮮與包裝。由于碳氟鏈化合物不親油,也不親水,于是納米紙也變得“油水不沾”,細菌也因此無法在納米紙上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