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發明快速檢測特征污染物系統
環境污染物就像不時前來偷襲的敵人,要驗明正身,常常需要通過實物取樣,進行一次又一次比對實驗,才能得知究竟是哪種污染。這個周期,通常需要一周甚至更長。但是華東理工大學龍億濤教授等開發的快速檢測系統,讓這個過程變得不再復雜:搜集所有“不明敵人”身份特征建立起龐大的數據庫,可以在zui短幾分鐘、zui長一小時之內,迅速鎖定目標并采取有效措施。
龍億濤教授主持的課題,名為“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系統”。據介紹,特征污染物環境污染事件具有突發性、未知性等特點,因此必須在zui短的時間里,將主力敵人——特征污染物進行鎖定,然后拿出相應的對策。
據中科院的一份報告測算,雖然我國每年有0%左右的經濟增長率,但是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GDP總值的5%。目前我國環境中需要優先考慮的污染物大約有60余種,特征污染物現場快速檢測,就是在污染發生的*時間,對這些“不明敵方”進行排查,測出污染物種類、污染范圍、生物毒性和危害程度,為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決策提供,如果做到這一點,對保護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這類技術產品在我國還基本上是空白。一旦發生環境事件,大多數只能將污染物取樣送到實驗室,由專業人員用大型儀器進行檢測。
華東理工大學開發的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系統是一個由便攜式高靈敏集成檢測設備和一個智能化分析軟件構成的綜合檢測分析系統。“便攜儀器箱就像急救箱一樣大小,甚至可用幾張卡通畫提示操作。”例如多通道生物傳感器,就是專門針對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污染物的快速檢測儀,它只要0分鐘就能測出結果,準確度達90%以上。而發光細菌,則用在污染物的急性生物毒性檢測中。因為化學物的微生物毒性與魚類毒性乃至人體毒性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因而可以用微生物毒性試驗來代替其它毒性試驗,其優點是費用低廉和毒性效應快,試驗時間比常規的魚類毒性試驗縮短幾倍乃至幾千倍。
“我們的‘敵人’是模糊的,因而建立這個技術系統需要環境、分析化學、電化學、信息、數學、納米等多種不同的專業背景。多學科交叉、滲透是我們課題的特色。”龍教授說,“我們要做出有自主知識產權、有特色的東西,目標就是產業化,因為這種產品的實際應用價值很大,對這個課題,國家下撥資金就有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