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基生物材料的選擇和大分子的提取
制備生物大分子,首先要選擇適當的培養基生物材料。材料的來源無非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工業角度選擇材料,應選擇含量高、來源豐富、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的原料,但往往這幾方面的要求不能同時具備,含量豐富但來源困難,或含量來源較理想,但材料的分離純化方法繁瑣,流程很長,反倒不如含量低些但易于獲得純品的材料,由此可見,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抓住主要矛盾決定取舍。從科研工作的角度選材,則只須考慮材料的選擇符合實驗預定的目標要求即可。除此之外,選材還應注意植物的季節性、地理位置和生長環境等。選動物材料時要注意其年齡、性別、營養狀況、遺傳素質和生理狀態等。動物在饑餓時,脂類和糖類含量相對減少,有利于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分離。選微生物材料時要注意菌種的代數和培養基成分等之間的差異,例如在微生物的對數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較高,可獲得較高的產量。
培養基生物材料選定后要盡可能保持新鮮,盡快加工處理,動物組織要先除去結締組織、脂肪等非活性部分,絞碎后在適當的溶劑中提取,如果所要求的成分在細胞內,則要先破碎細胞。植物要先去殼、除脂。微生物材料要及時將菌體與發酵液分開。生物材料如暫不提取,應冰凍保存。動物材料則需深度冷凍保存。
"提取"是在分離純化之前將經過預處理或破碎的細胞培養基置于溶劑中,使被分離的生物大分子充分地釋放到溶劑中,并盡可能保持原來的天然狀態不丟失生物活性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將目的產物與細胞中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分離,即由固相轉入液相,或從細胞內的生理狀況轉入外界特定的溶液中。
影響提取的因素主要有:目的產物在提取的溶劑中溶解度的大小;由固相擴散到液相的難易;溶劑的pH值和提取時間等。一種物質在某一溶劑中溶解度的大小與該物質的分子結構及使用的溶劑的理化性質有關。一般地說,極性物質易溶于極性溶劑,非極性物質易溶于非極性溶劑;堿性物質易溶于酸性溶劑,酸性物質易溶于堿性溶劑;溫度升高,溶解度加大,遠離等電點的pH值,溶解度增加。細胞培養基提取時所選擇的條件應有利于目的產物溶解度的增加和保持其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