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拼音名】 Shā Jí
【英文名】 FRUCTUS HIPPOPHAE
【別名】 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
【來源】 本品系蒙古族、藏族習用藥材。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成熟或凍硬時采收,除去雜質,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數個粘連,單個直徑5~8mm。表面橙黃色或棕紅色,皺縮,頂端有殘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潤,質柔軟。種子斜卵形,長約4mm,寬約2mm;表面褐色,有光澤,中間有一縱溝;種皮較硬,種仁乳白色,有油性。氣微,味酸、澀。
【鑒別】 ()果皮表面觀:果皮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鱗毛較多,由00 多個單細胞毛毗連而成,末端分離,單個細胞長80~220μm,直徑約5μm,毛脫落后的疤痕由7~8個圓形細胞聚集而成,細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細胞含多數橙紅色或橙黃色顆粒狀物。鮮黃色油滴甚多。
(2)取本品粉末g,加乙醇0ml,加熱回流0分鐘,濾過。取濾液點于濾紙上,噴以三氯化鋁試液,干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另取濾液ml,加鎂粉少量及鹽酸3~4滴(必要時置水浴上稍加熱),顯紅色。
【性味】 酸、澀,溫。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瘀血經閉,跌撲瘀腫。
【用法用量】 3~9g。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