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
種子在種子發芽箱內,吸足水分后,還需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才能發芽。這是因為種子萌發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還要有酶的活動。酶的催化作用,要有一定溫度,在一定范圍內,溫度高,酶的催化作用強,種子內藏物質分解快,發芽的速度快,發芽率也高。
一般種子發芽zui低溫為10℃(粳稻)~12℃(秈稻);zui適溫度為28℃~30℃;zui高為40℃~45℃。因此,春季過早播種(溫度低于10℃),稻種不僅不能發芽,還會因呼吸仍在進行而消耗營養物質導致爛種。
即使發芽,低溫也會影響根系生長,易遭受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導致爛秧。在催芽過程中,如谷堆溫度過高(高于40℃),會引起燒芽,谷粒失去生活力而造成損失。
2.氧氣
種子萌發分為兩個性質不同的階段,第1階段從種子吸漲到破胸,這時在有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均以無氧呼吸(發酵作用)為主,僅胚芽萌動,而幼根未伸長,芽鞘生長所需的少量能量由發酵作用供給就能維持。
第2階段是破胸后,氧氣可自由進入種子內部,各種氧化酶的活動增強,以有氧呼吸為主,產生較多的能量和中間產物(酮酸),來滿足種子根、不*葉及*葉幼葉的生長需要。如果在缺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中間物質少,細胞結構物質的原料供應少,而能量也僅為有氧呼吸的l/28左右。分解產物中的酒精還會對細胞產生毒害作用。因此,長時間的無氧呼吸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