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鄧艷紅教授團隊對局部晚期結腸癌(CC)圍手術期用藥的研究將于 6 月 4 日在第 52 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進行壁報展出,該研究比較了圍手術期 FOLFOX 或 CAPOX 方案與術后治療局部晚期 CC 的效果。
目前 II 期和 III 期結腸癌(CC)的標準治療方案是*性手術后行新輔助,方案為 FOLFOX 或 CAPOX,但仍有 20% 到 30% 的患者會發生遠隔轉移。
鄧艷紅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兩臂、多中心、開放標簽、前瞻性隨機 III 期試驗,738 例局部晚期 CC 患者(T4 或 T3 壁外深度≧5 mm)按照 1:1 的比例隨機分配進入圍手術期和術后組:圍手術期組方案為術前 6 輪 mFOLFOX6 或 4 輪 CAPOX,術后重復進行 6 輪 mFOLFOX6 或 4 輪 CAPOX;術后組方案為 12 輪 mFOLFOX6 或 8 輪 CAPOX。初級終點為 3 年無病生存(DFS),次級終點為 R0 切除率、總生產(OS)、無復發生存(RFS)、腫瘤降期、耐受性和術后并發癥。
圍手術期不僅能夠微轉移灶,而且能有效縮小腫瘤以便于手術完整切除。術前 CT 發現浸潤深度找出預后不良患者,這些患者可能受益于新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