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膠層析又稱凝膠過濾,是一種按分子量大小分離物質的層析方法。該方法是把樣品加到充滿著凝膠顆粒的層析柱中,然后用緩沖液洗脫。大分子不能進入凝膠顆粒中的靜止相中,只留在凝膠顆粒之間的流動相中,因此以較快的速度首先流出層析柱,而小分子則能自由出入凝膠顆粒中,并很快在流動相和靜止相之間形成動態平衡,因此就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流經柱床,從而使不同大小的分子得以分離。
凝膠過濾柱層析所用的基質是具有立體網狀結構、篩孔直徑一致,且呈珠狀顆粒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或部分排阻某些大分子化合物于篩孔之外,而對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則不能排阻,但可讓其在篩孔中自由擴散、滲透。任何一種被分離的化合物被凝膠篩孔排阻的程度可用分配系數Kav(被分離化合物在內水和外水體積中的比例關系)表示。Kav值的大小與凝膠床的總體積(Vt)、外水體積(Vo)及分離物本身的洗脫體積(Ve)有關,即:
Kav= (Ve-Vo)/(Vt-Vo)
在限定的層析條件下,Vt和Vo都是恒定值,而Ve值卻是隨著分離物分子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分離物分子量大,Kav值小;反之,則Kav值增大。
通常選用藍色葡聚糖2000作為測定外水體積的物質。該物質分子量大(為200萬),呈藍色,它在各種型號的葡聚糖凝膠中都被*排阻,并可借助其本身顏色,采用肉眼或分光光度儀檢測(210nm或260nm或620nm)洗脫體積(即Vo)。但是,在測定激酶等蛋白質的分子量時,宜用藍色葡聚糖2000測定外水體積,因為它對激酶有吸附作用,所以有時用巨球蛋白代替。測定內水體積(Vi)的物質,可選用硫酸銨、N-乙酰乙酯,或者其它與凝膠無吸附力的小分子物質。
本實驗使用血紅蛋白(分子量64,500左右)和二硝基氟苯-(DNP-分子量12,000左右)的混合物,通過Sephadex G-25層析后達到分離。
試劑和器材
一、試劑
0.9% NaCl;10% NaHCO3);95%乙醇。
pH 7.0凝酸緩沖液(20mM:20mM=31mL:69mL)
二、材料
血紅蛋白溶液(Hb):取抗凝血(肝素)2mL,離心棄去上層血漿。用0.9%NaCl洗血細胞數次(顛倒混勻,離心,棄去上清液),使離心后上清液幾乎無淡黃色為止。于洗凈的紅細胞中加入5倍體積的蒸餾水搖勻,離心去沉淀(破碎的細胞膜等)即為Hb稀釋液備用。
DNP-溶液:取0.15g溶于10%NaHCO3溶液1.5mL中(此時該蛋白質溶液pH應在8.5~9.0左右)。另取二硝基氟苯0.15g,溶于微熱的95%乙醇3mL中,待其充分溶解后立即傾入上述蛋白質溶液中。將此管置于沸水浴中煮沸5分鐘,注意防止乙醇沸騰溢出。冷卻后加2倍體積的95%乙醇,可見黃色的DNP-沉淀。離心(300r/m)5分鐘,棄去上清液,沉淀用95%乙醇洗2次,所得沉淀用1mL蒸餾水溶解,即為DNP-溶液,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