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簡介
英文 Lactase (β-Galactosidase)本品是由Kluy Veromyces Lactis生產的乳糖酶。
別名 β-半乳糖苷酶
性狀 主要作用是使乳糖水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zui適pH值:由大腸桿菌(E.Coli)制得者為7.0~7.5;由酵母菌制得者為6.0~7.0;由霉菌制得者為5.0左右。zui適作用溫度為37~50℃。在正常使用濃度下,72h內約可使74%的乳糖水解。
用途酶制劑
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乳品工業。可使低甜度和低溶解度的乳糖轉變為較甜的、溶解度較大的單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使冰淇淋、濃縮乳、淡煉乳中乳糖結晶析出的可能性降低,同時增加甜度。在發酵和焙烤工業中,可使不能被一般酵母利用的乳糖因水解成葡萄糖而得以利用。有一定數量的嬰兒由于腸內缺乏正常的乳糖分解酶而導致喂食牛奶后的腹瀉,故歐洲不少國家常將乳糖酶和加入牛奶,供嬰兒飲用。
用量 用于牛奶,zui大使用量3000NLU/L。
毒性 按美國FDA規定(§184.1388,1994),由Kluyvermyces lactis制備者為GRAS。
品牌 荷蘭GIST BROCADES B.V公司
附注水解乳糖的β-半乳糖苷鍵的酶。EC3.2.1.23.因為一般乳糖在試管中也能被特異性不強的β-半乳糖苷酶分解,所以乳糖酶亦稱為β-半乳糖苷酶的同義詞來使用。在人腸粘膜中(1)除zui適pH4.5的一般的β-半乳糖苷酶之外,(2)還存在有作用于含半乳糖的雜寡糖的酶,和(3)作用于乳糖的酶。第三種酶對嬰兒的消化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喂給乳糖含量高的牛乳等超過了此酶的活性,則引起消化不良。特別在非洲等熱帶地區的嬰兒斷奶后乳糖酶活性下降的事例很多,這樣的癥狀是明顯的。已知遺傳上有缺乏乳糖酶的人。如果給這樣的人以過剩的乳糖,則未消化的乳糖進入循環系統,則會引起白內障等癥狀。
牛奶是一種zui接近完善的營養食品,牛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乳糖,正常情況下,這些乳糖應該在人體內的乳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后吸收并進入血液。但是有很多人,由于體內缺乏這種酶,飲用牛奶后常會引起對乳糖的消化不良現象,出現腹漲、腸鳴、急性腹痛甚至腹瀉等癥狀,我們稱之為乳糖不耐癥。
乳糖不耐癥的發生人群乳糖不耐癥在世界范圍內是一種多發疾病,易發人群有以下幾種情況:
(1)成年人主要是由于遺傳原因,體內乳糖酶從出生一年后開始衰減。(2)是先天性疾病。嬰兒在剛出生時腸道內就缺乏乳糖酶活性,這將導致嚴重的腸胃系統失調。
(3)由于早產而造成嬰兒腸道低乳糖酶活性。
(4)蛋白質熱值吸收障礙嚴重的兒童,其乳糖酶活性在一個時期內會暫時消失。
(5)由于腸道手術等原因,造成腸粘膜損傷,使乳糖酶活性會暫時消失。
乳糖不耐癥發生的人種間差別
據悉,70%的成年黑人、10-15%的成年白人、95%的亞洲人受乳糖不耐癥困擾。
在中國,根據科研人員的研究結果,成年人飲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的發生率高達86.7%,不耐受指數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