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風道的布局走向是關鍵因素之一。常見的有直吹式、循環式等布局。直吹式風道將經過制冷或加熱、加濕處理后的空氣,直接定向吹向試驗箱工作區域。這種方式在小空間、簡單結構的試驗箱中有一定優勢,能快速將處理后的空氣送達目標位置。然而,若設計不當,易造成局部風速過高、溫濕度差異明顯,比如靠近出風口處溫度變化迅速,而遠離出風口的角落則響應遲緩。與之相比,循環式風道通過合理規劃的循環路徑,使空氣在箱體內持續流動、多次循環,恰似 “活水”,能有效減少溫濕度梯度。例如,采用上下循環風道,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形成自然對流與強制對流相結合的模式,促使箱體內各個層面的溫濕度趨于均勻。
其次,風道的截面形狀與尺寸不容忽視。矩形風道較為常見,但其長寬比例若不合理,易引發氣流紊亂。狹長的風道可能導致氣流流速不均,出現邊界層分離現象,使得部分區域空氣滯留,溫濕度調節滯后。圓形風道則具有較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氣流在其中流動阻力小,能更順暢地輸送空氣,利于均勻分配溫濕度。此外,風道尺寸過小,會限制空氣流量,無法滿足大負荷試驗時對溫濕度快速調節的需求;而尺寸過大,又可能造成風速過低,影響熱量、水汽的傳遞效率,同樣不利于均勻性保障。
再者,風道內部的導流裝置起著 “指揮交通” 的關鍵作用。導流片、分流板等部件被廣泛應用。導流片可以改變氣流方向,將原本直沖的氣流分散、引導至各個角落,避免局部過度沖擊。分流板則能精準分配氣流,在風道分支處確保各個支路獲得均衡的空氣流量,進而保障不同區域得到均勻的溫濕度供給。例如,在多區域測試需求的試驗箱中,分流板依據各區域面積、熱負荷等因素,合理調配冷、熱、濕空氣比例,使得整個工作空間的溫濕度條件一致。
最后,風道與其他部件的協同配合至關重要。它與制冷、加熱系統的換熱器以及加濕裝置緊密相連。合理的連接角度與距離,能確保處理后的空氣平穩進入風道,避免因銜接不當產生渦流、紊流,破壞溫濕度均勻性。同時,與風機的匹配也不容忽視,風機的轉速、風壓需與風道特性適配,以推動空氣穩定、高效地在風道中循環流動,為試驗箱營造出高度均勻的溫濕度環境,滿足各類嚴苛的材料測試需求。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