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行業基本情況
泵在中國是應用很廣泛的通用機械產品,據不*統計,中國每年泵產品的產值在400億元以上,每年全國發電量的20%—25%要消耗在泵產品上,全國泵產品的制造廠家在6000家以上。
2002年全國規模以上泵制造企業598個,產量1744.74萬臺,完成工業總產值161.62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50.86億元,實現利潤8.14億元。據對行業147家各重點骨干企業的統計,200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0.53億元,比上年增長18.52%,完成銷售產值60.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26%;完成工業增加值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62%;完成出口交貨值6.69億元,比上年增長22.42%。2003年泵行業699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8億元,同比增長26.8%。
閥門行業基本情況
在市場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閥門行業生產廠家迅速增加,閥門生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閥門產量有了大幅度增加。閥門的主要產品基本上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閥門市場的成套率、成套水平和成套能力都有較大提高。加上我國目前能源市場的擴大,石油,化工,電力尤其是核電對閥門的需求量急劇增加。
泵閥市場現狀
近幾年由于國家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等大環境的影響,給泵閥械行業帶來了持續高增長的發展機遇。截止目前其規模以上專營、兼營泵制造業803家,閥門制造業889家,中小型企業有2萬家之多,結果造成打價格戰,以次充好等惡性競爭,資源浪費,高風險運行等不良后果。如何做好泵閥企業的廣告宣傳,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給企業之間提供一個信息交流,技術合作,擴大貿易的一個平臺,慧聰泵閥行業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
1. 改革開放以來, 許多重大理論問題解決了. 今后就是實施. 國家發展目標, 方針, 政策以及法律, 法規不斷完善出臺.
2. 我國閥門行業生產的品種規格大幅度增多了. 據對199家閥門的統計, 目前已達2494個品種, 4萬多個規格, 比80年代以前的600多個品種近3000規格分別增加了5倍和13倍, 已能為國內經濟建設和各種大型火電, 核電, 油田開采, 煉油, 化肥, 乙烯等裝置以及一批出口成套裝置提供國產閥門, 按需要量計達90%以上, 按成套率計其品種, 規格達80%以上.
3. 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閥門行業引進設計制造技術20項, 并有中外合資企業6家, 通過對引進技術消化和借鑒合資企業的*經驗, 尤其是大幅度的采用和*標準, 閥門行業已有30多家取得了*和11家取得了API 認證. 同時還有十多家長期生產出口產品. 我國閥門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有的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
4. 通過"七五", "八五"的技術改造, 閥門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工藝也有較大提高和改善. 不但降低了勞動強度, 而且提高了零部件質量和勞動效率.
5. 如果加入世貿組織, 估計對我國閥門行業有些影響, 但不會太大. 主要是質量問題, 而在價格上國產閥門比國外具有優勢.
6. 目前閥門行業的技術標準體系已經比較完整, 已有184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有些主要基礎標準和產品標準已達到和*水平.
7. 我國閥門生產的歷史悠久. 許多重點企業都 有幾十年的生產歷史, 積累了豐富經驗, 擁有大量技術骨干等.
根據上述的主要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 再加上我們已有了行業協會和科技信息網這樣自己的組織, 我想在我國建立新型的閥門制造體系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