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量 |
3000m3/h |
加工定制 |
是 |
品牌 |
天環凈化 |
鹽城高含鹽高硬度廢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工藝運行初期按照理論計算量投加液堿和碳酸鈉,投加PAC為500L/h,投加PAM為250L/h,運行過程中發現高密度沉淀池產生白色沉淀物沉淀效果差,很多白色絮狀物經集水槽排出。我們及時分析原因,取水樣進行絮凝劑和助凝劑的小試實驗,發現投加PAM偏小,而投加PAC降低至150L/h,加大PAM的投加量至600L/h,絮凝沉淀的效果很好。然后及時調整PAC和PAM加藥
鹽城高含鹽高硬度廢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工藝
目前,大部分化工企業都進行了生產廢水資源化綜合利用,采用物化法處理工藝,工藝流程主要采用高密度沉淀去除硬度+V型濾池過濾,其工藝的技術核心是采用了石灰軟化法,降低了回用水的水質硬度,同時投加酸調節pH值至中性。針對高含鹽高硬度廢水一般采用石灰軟化法進行軟化處理,即在高硬度廢水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消石灰和碳酸鈉,使得水中的鎂離子和鈣離子反應分別生成和碳酸鈣沉淀,可使廢水中的硬度降低到65~205mg/L。
本工程采用液堿-純堿為核心的化學軟化法預處理工業高含鹽高硬度濃水,濃鹽水進入廢水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節,調節池出水由泵提升至高密度沉淀池,在高密度沉淀池前端分別加入氫氧化鈉、碳酸鈉等藥劑后,通過高效絮凝沉淀去除水中的固體懸浮物、硬度、部分COD等污染物,高密度沉淀池出水進入V型濾池過濾后出水進入澄清水池,工程上取得了良好的除硬效果,為工業廢水的開發應用提供了工程實踐依據。
1、工程概況及方法
1.1 工程概況及原水水質
本項目為高含鹽廢水“零"排放處理工程的預處理段,原水為某工業園區30000m3/d工業廢水,其處理工藝采用超濾+反滲透工藝處理系統排放的高含鹽高硬度濃水,該處理系統水回收率66.7%,其余將排放的高含鹽廢水10000m3/d,該濃水總硬度為1900~3200mg/L,總溶解固體TDS≤9000mg/L,NaCl≤3000mg/L,Na2SO4≤6000mg/L。本工程針對10000m3/d高含鹽高硬度濃水進行化學軟化預處理,采用高密度沉淀+V型濾池工藝的工藝流程,液堿-純堿為核心的化學軟化法,軟化預處理設計目標為硬度≤100mg/L,濁度≤1NTU。
當前,水的軟化處理方法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方法是根據溶度積原理,在硬水中加入藥劑,與水中的鎂、鈣離子反應生成難溶沉淀,將這種方法稱之為沉淀軟化法或者藥劑軟化法;第二種方法是離子交換軟化法,主要是根據離子交換原理,離子交換劑中的陽離子Na+或H+和廢水中的鈣、鎂離子進行反應,起到軟化的效果;第三種方法主要基于電滲析理論,考慮離子交換膜針對不同離子的選擇透過性,通過外加直流電場作用,利用離子遷移作用,在對廢水進行局部除鹽的同時,起到軟化廢水的目的。
硬度(總硬度和鈣硬度):EDTA滴定法;pH值:玻璃電極法;濁度:濁度儀。
2、系統運行結果與分析
2.1 主要建構筑物設計參數
2.1.1 高密池
1座,分為2格,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防腐。結構尺寸:19.9m×19.1m×6.5m;有效水深:5.5m;有效容積1350m3;停留時間2.7h。
2.1.2 V型濾池
1座,分為2格,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防腐。結構尺寸:9.5m×18.4m×4.2m;過濾速度:7.5m/h;氣洗強度:15L/(m2·s);水洗強度:4L/(m2·s)。
2.1.3 澄清水池
1座,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防腐。結構尺寸:27.3m×14.0m×4.5m;有效水深4.0m;有效容積1500m3。
鹽城高含鹽高硬度廢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工藝
1座,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防腐。結構尺寸:18.7m×10.2m×4.5m;有效水深4.0m;有效容積750m3。
2.1.5 軟化加藥間及污泥脫水間
1座,框架結構,軟化加藥間含酸間、液堿間和其它加藥系統間(含碳酸鈉加藥系統,絮凝劑和助凝劑加藥系統),碳酸鈉加藥系統采用150m3的料倉一個,通過變頻調節給料閥轉速進行定量,然后經螺旋輸送機輸送至配藥罐進行配藥,助凝劑采用具有加熱功能的全自動加藥裝置。污泥脫水間有板框污泥脫水機4臺,3用1備。
2.2 工程運行調試
本工程2015年3月25日建成開始試運行,調試分單元調試和全系統聯合調試,首行單元調試,分別為化學軟化系統、加藥系統、過濾系統及污泥脫水系統設備凋試,確保各單元設備能穩定正常運行;然后進行全系統調試及確定液堿、碳酸鈉、PFS、PAM和硫酸等藥劑的投加量。
投加量的確定方法:首先取樣測定原水的水質,根據原水水質計算投加液堿和碳酸鈉軟化藥劑的理論量,試運行時根據理論量進行藥劑投加;通過檢測出水水質,調整理論加藥量相應的倍數,最終找出合適的理論加藥量的倍數,即為軟化藥劑的投加量。
2.3 運行結果
運行初期按照理論計算量投加液堿和碳酸鈉,投加PAC為500L/h,投加PAM為250L/h,運行過程中發現高密度沉淀池產生白色沉淀物沉淀效果差,很多白色絮狀物經集水槽排出。我們及時分析原因,取水樣進行絮凝劑和助凝劑的小試實驗,發現投加PAM偏小,而投加PAC降低至150L/h,加大PAM的投加量至600L/h,絮凝沉淀的效果很好。然后及時調整PAC和PAM加藥量,高密度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明顯轉好,然后對出水進行取樣根據檢測結果調整液堿和碳酸鈉的加藥量。
經過1周的連續試運行,軟化系統基本穩定運行,并確定了軟化藥劑的投加量。濃水處理量10000m3/d,投加液堿調節原水pH值至11.2,投加量約為理論投加量的1.8倍,投加碳酸鈉為理論投加量的1.2倍,投加PAC為150L/h,投加PAM為850L/h。取原水化驗水質,原水每4小時取樣一次,根據原水水質調整加藥量,其原水水質見表2。確定加藥量開始運行,高密池和V型濾池的出水每4小時取水樣化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