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諸城市大正機械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491發布時間:2011-10-27
造紙工業作為我國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2010年總產值將近6000億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相關產業以及地方經濟發展也具有帶動作用。經過新中國成立后60余年的發展,中國造紙工業在世界造紙業中已是舉足輕重的地位,具備了由造紙大國向造紙強國轉變的基礎條件。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國造紙業的蓬勃發展始終伴隨著環境問題上的誤解和爭議。擺脫“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的罵名,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紙業成為中國造紙工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傳統造紙產業之所以造成諸多環境問題,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紙漿結構不合理,草漿、葦漿等非木漿占比高,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二是集中度偏低,小紙廠偏多,總體生產工藝落后。前者曾一度為中國造紙業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難度,影響升級速度。后者則缺乏規模效益,單位產品治污成本高,導致小企業治污設施不完善,或完善設施不能堅持長期穩定運行等問題。2009年,在造紙協會統計的3494家企業當中,小型企業達3084家,真正規模企業不過410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量接近80%,排污總量大概不到全行業的1/3,而3084家小型企業雖然產量只有20%,對污染的“貢獻率”卻達到2/3。 現代造紙業與人們印象中的傳統造紙業已全然不同,其規模化生產及以木漿為主的原料結構是能夠實現環境友好的。在中國造紙業發展結束“草木之爭”,確立“林漿紙一體化”發展道路的十余年來,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根據中國造紙協會歷年《中國造紙工業報告》披露數據可知,2009年中國紙及紙板的生產量較2001年增長5440萬噸,增長率為170%;但同期,作為造紙業zui主要環境指標的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從203.3萬噸下降到109.7萬噸,降幅達46%;COD萬元產值排放強度從0.168萬噸/萬元降到0.025噸/萬元,下降幅度高達85%。由此可見,在此期間新增的產能沒有為環境帶來更多負擔,而這些增量約80%都來自骨干企業。 隨著國家重拳出擊“淘汰落后產能”政策之后,市場空間轉向具有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企業,將更有實力去實現節能減排與技術升級的相互促進,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達到環境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國家*產業協調司李平處長在《造紙產業綠色發展的環境建設》曾提到:“現代造紙產業是典型的循環經濟產業,具有顯著的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可以做到資源可再生、生產可清潔、廢物可回收、污染可治理。”而國內的的大型紙漿造紙企業APP(中國)旗下金東紙業、金華盛紙業、寧波中華&亞漿和金海漿紙等正將這樣的產業建設構想付諸實踐,證明現代造紙業不但不是“兩高一資”的污染大戶,反而是可以實現社會、環境、經濟三大效益和諧發展的綠色行業。 據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院長曹振雷博士介紹:“目前我們每噸產品(紙)的碳能源的消耗已經低于日本和美國的平均水平,與歐洲的*水平相接近,這是中國經過1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中國*工經所所長金碚認為:“只有當企業能夠提率,找到新的競爭源泉,能夠使得中國的產品繼續保持技術*和價格優勢,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對于造紙行業而言,需要借助的力量,由傳統資源型產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實現“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經濟”。 事實上,產業結構轉型不但是應環保的需求,也因的需要。國家間制造業的競爭力比拼主要是以生產效率為基準的,雖然大量的低素質勞動者供應市場掩蓋了生產效率低這一弊端,但中國是一個對外依存度很高的國家,金融危機后,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漲,以低價為競爭力的“中國制造”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中國制造業必須通過產業結構的轉型,實現以技術和效率為主導的新的競爭力。 |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上傳附件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