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自動加藥設備 機臺泡制濃度均勻適
怎樣喝水才安全?
在學界,飲用水中的礦物質與人體健康的因果關系尚未得到證明,關于鈣、鎂離子對心血管起保護作用的研究還存在爭議。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表述:沒有足夠信息證明喝低礦物質的水有什么好處或風險。
京城“zui會喝水的家庭”已經20年不喝自來水,而*回應“北京的飲用水是zui安全的”,使得老百姓不免“霧里看水”。事實上,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就是達到安全底線的水,無論是純凈水還是天然礦泉水,并不是必需品,老百姓留有理性選擇的權利。
1月初,南方一家媒體關于“北京城里‘zui會喝水的家庭’已經20年不喝自來水”的報道,觸動了人們的敏感神經,而*回應——“北京的飲用水是zui安全的”一說又遭到眾網友的吐槽。究竟什么樣的水才是安全可靠的。
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就是安全的
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長治市潞城市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生一起苯胺泄漏事故,8.7噸苯胺排入濁漳河,事故造成邯鄲市區突發大面積停水。
2013年1月10日晚,一艘散裝化學品船在上海金山朱涇鎮掘石港進行裝載過程中,因其擅自加裝的排泄閥未*關閉,造成部分化學品泄入河道,導致周邊水域受到污染,23人因吸入刺激性氣味入院治療。
新年伊始,兩起水污染事故接連上演,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有數據顯示,目前,*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徑流總量的14%以上。
在中國,飲用水源地污染日益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告訴記者,地表水依據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功能高低依次可以劃分為五類,“而許多工廠排放的污水所污染的水源已經連zui次等級都達不到了。”他認為,沒有三五十年,水源地治污免談。
不過,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與生活飲用水水質是兩個概念。“老百姓喝的自來水是否安全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制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清華大學水質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張曉健教授表示,“自來水廠負責提升工藝將不同質量的水源水加工成統一標準的飲用水。
而談到自來水廠的深加工工藝,受訪專家均表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技術是于全國的,檢測也是zui嚴格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北京的飲用水zui安全”一說并非全無道理。
20年不喝自來水的當事人之一——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負責人趙飛虹也表示,此舉并非是因為北京的自來水不安全,只是為了更健康。
二次污染成飲用水安全漏洞
盡管專家紛紛辟謠,但是,近來,網友依然吐槽不斷。家住北京的郝云剛在自己的微博發布了一張照片,他把家里的自來水用紗布包起來過濾,10天左右后取下紗布,發現一片黃黃的污垢和碎屑,“是我見過的zui惡心的自來水了,這就是全國的嗎?”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院楊敏也在網上看到了這張照片。他告訴記者,自來水本身并不是純凈的物質,它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尤其是鈣、鎂離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后,在紗布上出現一些凝結的固體是非常正常的。“當然,不能排除,自來水通過管道運輸,尤其是在小區水箱二次供水的過程中,有一些污染物進入。”他補充道。趙飛虹也表示,出現該網友曝光的情況,無非就是這兩種原因。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飲用水水質測定大多是以水廠的出水水質為主,而入戶水的水質只能是部分抽檢。“這就可能出現,自來水廠出廠的水是合格的,但到了老百姓家里,水質下降了。”
她說,一方面是老舊的城市管道容易被腐蝕,產生許多微生物,讓本來就已經很脆弱的水質受到二次污染;另一方面,自來水廠只管將水運送到各個小區,入戶的管道由物業負責維護,一般而言,小區為保證在水壓不夠的情況下還能為用戶供水,會在樓頂水塔或者地下水箱存水,也叫二次供水,而二次供水的安全則無法保障。
不過,1月9日,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公開表示,全市二次供水單位兩次年度抽檢合格率均達到了99%。
家庭輔助凈水有利有弊
如果說,通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飲用水被稱之為合格的飲用水,老百姓也擁有追求更高品質的飲用水的權利。
近年來,一種被稱為“直飲機”的凈水裝置頗為流行,有的是家用,被稱為純凈水機,有的則是安裝在小區內,也叫自動售水機。
這類直飲機是用自來水經過六道進化程序制成的,其中,有通過活性碳去除水中各種分子狀污染物,比如:化肥、農藥、氯等;還有的超濾技術,它可以通過膜表面的微孔結構對雜質進行選擇性分離,進一步截留細菌等大分子物質;而zui重要的是一種被稱為“逆滲透”的技術,它是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研制的一種超高精度的利用壓力差的膜分離技術,可以濾出水中幾乎一切的雜質。如此加工得到的水便是十足的純凈水,與傳統的桶裝純凈水相比,要來得更新鮮。
“理論上講,經過這種輔助凈化的純凈水安全性比自來水更高,但是,無論是家用還是小區使用,定期的清理和維護如果做不好,純凈水的安全性就會大打折扣。”楊敏坦言。
此外,許多老百姓有所不知的是,直飲機非常浪費原水,也就是自來水。“純凈水和原水是按1∶5甚至1∶6的比例來生產的,也就是說5噸或6噸自來水才可生產1噸純凈水,至于其他‘廢水’,只能排到下水道里。”王占生告訴記者。
“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自來水廠不直接使用這些技術用于深加工的原因之一。”楊敏表示,“況且,人們每天消耗的自來水90%以上并不是用來飲用的。”
此外,有的老百姓也許認為北京的水太硬了,而直飲機生產出的軟水沒有任何水垢,就是的。而在趙飛虹看來,這也是一個認識的誤區。
水硬是由于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比較高,但它們本身并不是有害物質,而是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世界衛生組織有研究表明,人體對水中的鈣、鎂離子的吸收率與牛奶是相似的。”趙飛虹說,水堿只是給予了人們一種不太舒服的視覺感受,日常飲用,沉淀一下便沒什么問題了。
因此,受訪專家們一致認為,只要出廠的自來水能嚴格達標,其他復雜的輔助凈水措施并不是必需的。王占生認為,保險起見,家庭自己安裝活性碳吸附裝置是可以考慮的。
自來水沒那么恐怖
如果不考慮經濟和水資源成本,直飲水機出來的純凈水是否就安全呢?
據趙飛虹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在2003年以后還曾公布過一些研究結果,常年飲用去除一切雜質的純凈水對身體并不利。
研究認為,飲用水的硬度與心血管病發病率呈一定的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一個地區飲用水硬度相對較高時,當地居民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就越低。這是因為,其中的鈣、鎂離子可以補充維持心臟和血管正常功能*的成分。
正因如此,國內有學者提出了“健康水”的概念。這種水是要在滿足生命及安全需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滿足人體生理功能的提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天然礦泉水應該是zui符合的一種飲用水。”趙飛虹解釋,首先天然礦泉水采自深層地下水,它的水質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也要嚴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而且,它所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要比純凈水和自來水豐富。這正是趙飛虹常年將天然礦泉水作為飲用水的原因所在。
不過,楊敏告訴記者,在學界,飲用水中的礦物質與人體健康的因果關系尚未證明,關于鈣、鎂離子對心血管起保護作用的研究還存在爭議。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表述:沒有足夠信息證明喝低礦物質的水有什么的好處或風險。
“國家衛生部也并沒有對純凈水與健康的關系作任何表態,老百姓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購買小區自動售水機的水。”他表示,水中的礦物質本就屬于微量,對人體的影響很難得到確認。“當然,有條件的老百姓可以選擇質量相對更高的天然礦泉水,但是,這絕不是必需的。”
對于這樣的爭議,趙飛虹也給那些不放心的老百姓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可以將自來水和純凈水兌著飲用。一方面可以減小一些硬度,提升口感,同時又留有一定的礦物質,安全性也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