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要講垃圾滲濾液納濾濃縮液的處理。這是一種典型的高COD 5000-10000mg/L、低BOD、高硬度、高硫酸鹽的廢水。常規處理工藝位混凝沉淀+高級氧化,但氧化出水不能滿足排放標準COD<100mg/L。
返回生化系統或者回灌填埋區,會造成滲濾液內硬度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累積,硫酸鈣濃度持續升高,膜系統內會出現硫酸鈣結垢,難以清洗。
江蘇某滲濾液處理項目,二級納濾+中壓納濾+RO膜系統,硬度離子平衡圖。

氧化段采用的工藝是高溫芬頓(70°C),因為硫酸鈣的累積,系統內出現大量二水合硫酸鈉的結晶鹽。鹽是松花狀,很漂亮。
所以納濾濃縮液是處理到COD和總氮達標排放,而排放標準對于鹽分沒有要求,直排是較佳選擇。
垃圾滲濾液硝化/反硝化+MBR+納濾+反滲透處理,MBR出水COD 500-800mg/L,經納濾去除有機物,納濾清液COD<100mg/L。納濾濃縮液經二次濃縮后(膜運行壓力>15bar),COD升至9000-10000mg/L,其含有大量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主要為:腐殖酸HA,分子量>1000;富里酸FA,分子量200-1000;水溶性有機物HYI,分子量<200。

腐殖酸分子量1000以上,屬于膠體類,很容易被混凝去除。
設計處理工藝如下:

強化混凝
在上一講提高,鐵系的混凝劑效果較好,選擇三氯化鐵作為混凝劑。
但三氯化鐵投加量增加(4000→6000mg/L),出水pH下降,出水鐵離子濃度升高,酸性條件是不利于混凝的進一步進行的,鐵離子利用率降低。
強化混凝的做法是,加堿將原水pH調節到10以上,然后加入三氯化鐵。
三氯化鐵在堿性條件下形成氫氧化鐵絮體,混凝效果較好。混凝出水繼續投加氫氧化鈉調節pH到中性,充分利用鐵離子。
設計要點如下:
(1)利用FeCl3+PAM進行混凝,污泥量較大,不適合采用氣浮工藝;而采用幅流式沉淀池可保證固液分離效果,大量排泥,后接污泥濃縮池;
(2)混凝沉淀出水采用盤式過濾器和外置式中空纖維膜過濾,考慮到出水濁度高,鐵離子濃度高,中空纖維膜預計污染較為嚴重。但實際運行中,超濾膜較為耐受鐵離子。
(3)超濾出水投加液堿調節pH,保證臭氧處理效果。
(4)在pH調節池中投加液堿,調節pH至10左右,對混凝沉淀有益,可顯著提高混凝處理效果,降低FeCl3投加量;
(5)FeCl3+PAM混凝出水后,在第二個pH調節池中投加液堿,調節pH至10.0,將殘留鐵離子沉淀,并保證臭氧氧化效果。
(6)取消污泥濃縮池,較小占地面積。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