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華人科學家Dr. Dingcheng 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進展,在這篇文章中,他們建立了一個EMT追蹤系統,通過間質細胞特異性cre介導的熒光標記在自發性乳腺癌肺轉移小鼠模型中觀察了這一過程,結果表明EMT并非腫瘤轉移的必須條件。
研究人員發現在上皮原發性腫瘤中,只有一小部分腫瘤細胞發生EMT過程,值得注意的是,肺轉移灶主要由非EMT腫瘤細胞組成,這些腫瘤細胞仍然保持了它們的上皮細胞特征。研究人員通過過表達microRNA miR-200來抑制EMT過程,并不影響肺轉移灶的發育。
但研究人員發現EMT細胞能夠促進化療后肺轉移灶的復發。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些細胞下調了增殖能力,產生了對細胞凋亡的耐受性,還增強了一些化療抵抗相關基因的表達,因此能夠在化療藥物治療過程中存活下來,進而促進化療治療后的轉移灶復發,過表達miR-200能夠減弱這種化療藥物抵抗。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表明EMT并非促進乳腺癌肺轉移灶發育的主要力量,但對于化療治療后的轉移灶復發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為證明EMT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證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