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仁科測控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揚塵監測正常數值
目前全國空氣污染中主要污染因子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可入肺顆粒物(PM2.5),其中細小顆粒物(動力學當量直徑10m)已成為制約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
揚塵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沉源,它既是塵的受體,又是塵的來源。因此,國內外對揚塵的定義形式多樣,目前尚沒有統一的定義。就環保領域而言,環境保護行業標準HJ/T3932007《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將揚塵定義為:指地表松散顆粒物質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進入到環境空氣中形成的一定粒徑范圍的空氣顆粒物,主要分為土壤揚塵、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和堆場揚塵。
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規定了PM10的年平均和24小時平均排放濃度限值,其一級標準為40µg/m3、50µg/m3,其二級標準分別為70µg/m3、150µg/m3;PM2.5的年平均和24小時平均排放濃度限值,其一級標準分別是15µg/m3、35µg/m3,其二級標準分別為35µg/m3、75µg/m3;TSP的年平均和24小時平均排放濃度限值,其一級標準分別是80µg/m3、120µg/m3,其二級標準分別為200µg/m3、300µg/m3。
縣(市、區)PM10小時平均濃度計算公式:
那么排放要求是什么呢?
施工場地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的要求,要按HJ/T55、HJ655、DB37/TXXX等相關標準執行;施工場地監控點位置和數量的要求,要按DB37/TXXX建筑施工顆粒物與噪聲在線監測技術規范執行。
監測分析方法如下圖:
如何來進行達標判定?
各級主管部門按照相關手工監測技術規范獲取的任意一小時平均濃度限值超過本標準濃度限值的,判定為排放超標;施工場地按照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要求與當地相關主管部門聯網的在線監測數據,一天內任一監測點位超過表1濃度限值的次數大于三次的,判定為排放超標。
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里制定了這樣十項措施:
1、大力推進源頭替代,有效減少污染產生;
2、全面落實標準要求,強化無組織排放控制;
3、聚焦植物設施“三率”,提升綜合治理效率;
4、深化園區和集群整治,促進產業綠色發展;
5、強化油品儲運銷監管,實現減污降耗增效;
6、堅持幫扶結合,有效提高監管效能;
7、完善監測監控體系,提高治理水平;
8、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企業治理積極性;
9、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營造全民共治良好氛圍;
10、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實施考核督察
在各地市環保部門紛紛出臺的《施工現場揚塵防治措施》中,明確要求各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安裝揚塵監測設備,安裝揚塵監測設備的利處在于可有效改善揚塵環境,當作業引起的揚塵達到一定濃度時,可以采取一定的降塵措施,減少揚塵污染。有的地方還要求將監測站聯網到環保平臺,以加強管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