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電磁輻射:手機輻射究竟有多大
提要:根據工信部維計數據,我國手機用戶已經達到10.95億戶,不日就將突破11億。隨著數字時代到來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和需求更大,同時人們對手機及周圍所用電器給我們帶來危害也越來越關注。
我們經常所說的"手機輻射"是指手機在使用時所傳送電磁波,然而人體能吸收多少電磁波呢?目前為止上評估人體所受電磁輻射影響的判斷方式有兩種: 一是對于正常使用時距離人體20厘米以內的便攜式電子產品 (如手機、Pad),通過比吸收率(SAR)來判定電磁場強度,單位通常是瓦/千克;另一種是對于正常使用時距離在人體20厘米以外的固定臺式發射機產品 (如通信基站),則通過電磁場對人體照射的計算來判定電磁場強度,單位通常是瓦/平方米。
生活在數字時代的我們手機幾乎每天不離身。那么對手機的電磁輻射,應該好好補一下知識。
手機通過向空間發射電波來進行通信。發話時手機將音頻信號轉換為高頻電信號,經過天線以電磁波的形式發射出去,這時手機的天線附近會產生一定的電磁輻射。手機的工作功率很小,其電磁輻射強度在一定范圍內也很小。但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是將天線與受話器緊貼著耳朵,距離很近,處于 手機輻射的近場范圍內,從而受到一定量的電磁輻射。通過大量的手機SAR值測試分析發現,天線是手機內部的zui主要輻射源。“手機的輻射大小主要取決于天線、外觀設計等因素。實際使用中,手機輻射與手機同基站之間的距離、使用者周圍的地理環境、基站的設置情況等因素有關。
那么手機輻射到底對健康有啥影響呢?對于那些使用手機的用戶來說,也可以采取一些防護措施,把輻射危害減到zui小,建議廣大手機用戶使用有線耳機、藍牙耳機來減少通話時的電磁輻射,特別是在手機信號很弱的情況下盡量不打。
我國的標準是什么呢?《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的要求:基站電場強度小于12伏/米或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值得關注的是,在移動通信頻段(900MHz~2100MHz)我國制定的電磁輻射標準比非電離組織的標準嚴格 11.25~26.25倍。我國移動通信基站在建設過程中,均要求嚴格執行國家基站輻射標準,嚴格控制其輻射值,以保證基站不會因電磁輻射而造成輻射污染。
根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考慮到建設項目周邊可能會出現多個輻射源疊加的情況,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時執行《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的五分之一,即功率 密度小于每平方厘米8微瓦。
《移動通信電磁輻射》一書中已經算明白了,而且結論很明確:“移動通信基站密度越高,每個基站的電磁輻射強度越低;手機距離移動通信基站越近,手機在使用過程中對通 話者的電磁輻射量越低。"測試結果顯示,手機信號強度顯示“一格"時,手機發送功率在1瓦以上;信號強度顯示“五格"時,發送功率只有0.1瓦左右。
應該這樣用手機
◆ 從手機的購買渠道上看,由于目前通信終端產品市場基本開放,手機種類繁多,供貨渠道也多種多樣,大量走私手機充斥市場,免不了由于手機零部件故障而使手機的電磁輻射量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所以在購買手機時,應該從有嚴格產品質量鑒定的商家購買。
◆ 當手機處于遠離基站的地方時,基站為保持手機通信,會要求手機發射較強的功率,這樣產生的電磁輻射也會稍大一些,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應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或避免一次通話時間過長。
◆ 在信號較弱的區域,盡量不使用手機,或應轉身走動或抽出天線尋找到較強的信號以改善通信質量,避免通信網要維持通信而使手機發射出較強的電磁輻射。
◆ 在手機接通的zui初幾秒,通信鏈路正處于建立之中,此時的電磁輻射會較強,不要馬上接聽,應讓手機遠離頭部,間隔幾秒鐘后再進行通話。
◆ 手機離頭部的距離越遠,人體所受到的電磁輻射就越小,所以在手機接聽的過程中,應盡量使手機遠離頭部或使用有線耳機、藍牙耳機,這樣會大大降低頭部受到的電磁輻射。